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俄羅斯對蘇-34的機載航空電子設備、火控系統、電子戰系統、偵察模塊與外掛偵察吊艙進行了改進和升級,進一步提高了其戰場生存和機動作戰能力。
也正因如此,蘇-34投入戰場後的總體表現可謂不俗。從2008年的俄格戰爭,到2015年打擊ISIS,再到近期土敘邊境的空襲作戰,都有蘇-34的身影。甚至在3月初的敘利亞,蘇-34還出動並發射反輻射導彈,摧毀了對手的一部防空預警雷達。
往何處去
戰鬥轟炸機面臨的“時代之問”
作為一款21世紀初列裝的戰機,蘇-34與同期研發的四代戰機相比,有一個先天的缺憾——沒能採用隱身設計。自海灣戰爭以來,空戰中第一輪“踹門”任務更多地落在隱身戰機身上,“防區之外實施精准打擊”作戰方式的出現,進一步壓縮了超低空突防戰機的生存空間。人們不禁要問,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現代戰爭中,戰鬥轟炸機是不是過時了?蘇-34是不是正面臨著被時代淘汰的風險?
至少從目前情況來看,得出“戰鬥轟炸機已經過時”的論斷還為時尚早。在對手防空體系相對薄弱的情況下,蘇-34還是能夠發揮其航程大、載彈多的優勢,通過長時間的超低空飛行來進行突襲,這從蘇-34服役後所取得的戰果中可以得到證明。
然而,缺少隱身能力的蘇-34想要靠超低空突防“一招鮮吃遍天”將越來越難。超低空突防戰術雖然在當前依舊具有相當的實戰意義,但是隨著雷達技術以及防空體系的快速發展和完善,其作戰效能勢必有所降低。當前,一些國家的預警機通過裝備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已經可以有效過濾或者抑制地面/海面的反射雜波,探測到利用複雜地形地勢進行突防的超低空飛行器。此外,在雷達和光電搜索/跟蹤系統的加持下,近程低空防禦系統威力日增,正不斷擠壓超低空突防戰機的生存空間,特別是便攜式防空導彈、近防炮的大量裝備和使用,以及正趨於成熟的定向能防空武器的出現,也使得實施超低空突防的戰機面臨更多的致命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