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4月22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宣布,在俄與烏克蘭邊境舉行大規模演習的俄軍應在5月1日之前返回常駐地。這令最近一段時間內頗為緊張的烏東局勢及俄烏關係呈現出緩和跡象。
烏克蘭危機已持續7年,局勢時緊時緩,但烏政府對烏東民間武裝始終沒有真正大規模兵戎相見。不過,今年2月以來,烏東地區局勢再度緊張。3月1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宣布向烏東地區增派8個旅的兵力,使一線兵力擴展到17個旅。4月初,美軍派遣300名傘兵抵達烏克蘭西部軍事基地利沃夫同烏方進行聯合演習。4月9日,澤連斯基親赴一線“勞軍”。在烏東民兵組織作出回應的同時,俄羅斯方面也向俄烏邊境進行了大規模軍事調動。報道顯示,截至4月16日,俄已經在俄烏邊境的俄方一側部署了8萬人的部隊。4月20日,俄羅斯黑海艦隊20餘艘艦艇和其南部軍區的攻擊機群舉行了聯合軍演。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一輪局勢緊張與年初美國拜登政府上台有著密切關係。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奉行“美國優先”政策,並沒有太多精力顧及烏克蘭。期間,俄羅斯與法德等主要歐陸國家的關係也明顯緩和。然而,美國的民主黨建制派始終視俄羅斯為宿敵。拜登上台後,烏克蘭似乎看到“抱大腿”的機會,想通過對俄展示強硬來換取美國的支持。
對於美國而言,烏東局勢這個“潰瘍面”的存在可以使歐盟在安全上更加依賴美國,並給俄歐關係製造障礙。如果能驅使歐洲國家衝在前面,同時削弱俄羅斯與歐盟的實力則更為划算。換言之,烏東局勢不斷發酵卻又最終得不到解決最符合美國的利益。當然,美國會盡可能避免事態擴大到引火燒身的地步。日前,美國甚至取消了2艘驅逐艦原定進入黑海的計劃,被外界解讀為避免同俄正面對抗。
對於俄羅斯而言,保持烏東地區“不統不獨”的狀態,也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當前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冒著同西方大打出手的風險吞下烏東地區。但其可以利用北約要求新加入的成員國沒有領土爭議問題的規定,在烏東局勢上做文章,阻撓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所以,俄羅斯在秀了一波“肌肉”、展現了強硬立場後,便順水推舟給了烏克蘭及西方一個台階下。
相比之下,歐洲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更為矛盾和分裂。一方面,歐洲有接納更多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來擴大安全縱深、增強歐洲整體實力的內在動因;另一方面,其對擁有強大武裝力量及核武庫的近鄰俄羅斯也心有忌憚。相較美國而言,歐洲國家並不希望與俄羅斯發生直接的武裝衝突。而在歐洲內部,相較於傾向對俄強硬的東歐國家,法德等“老歐洲”國家由於安全感知的不同及對歐洲利益的整體考慮,更願意實現歐俄關係的改善。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與普京通話時就呼籲俄羅斯撤軍以緩和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