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利好多方
http://www.crntt.hk   2021-04-13 06:15:18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近期,香港交易所迎來多家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繼汽車之家敲響上市金鐘,拉開今年中概股回歸的序幕之後,百度、B站(嗶哩嗶哩)也陸續在港成功二次上市。4月6日,攜程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開啟回歸之旅。中信證券此前發布展望報告稱,未來3年或將有40餘家中概股龍頭集中回港。這意味著包括香港證券市場在內的多方將收獲中概股回歸的紅利。

  何以中概股“回巢”紛紛選中港股?這一方面是由於美國加強對中概股監管產生“推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在於港股完善自身制度建設、加強金融創新迸發出足夠的“拉力”。

  一邊是“堵”——美國證券市場出於政治等複雜原因升級對中概股的限制。3月2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布公告稱已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最終修正案,並徵求公眾意見。按照該法案要求,如果外國公司連續3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中概股面臨的監管將遭遇更強不確定性。同時,法案中諸如要求公司披露其所在國政府持股比例等規定,顯然有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傾向。

  另一邊是“疏”——港交所不斷清除制度障礙與壁壘,用更加開放的市場規則吸引優質企業。自2018年4月以來,港交所修訂其上市規則,此前不能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未能通過主板財務資格測試的生物科技公司”均被允許在港上市,同時中概股在港二次上市也被認可。3月31日,香港聯交所就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咨詢市場意見,從政策方向看,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的條件將被繼續放寬。

  目前,大多數赴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如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屬於新經濟企業。這“疏”與“堵”之間,顯示出香港證券市場對新經濟企業的包容與渴求。

  事實上,對於中概股企業而言,赴港二次上市益處頗多。除規避被美股強制退市的風險外,首先,從上市便利程度看,在港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無需拆除原有的VIE架構(可變利益實體),可節約大量時間與資金成本;其次,二次上市可以滿足公司融資需求,拓寬融資渠道;再次,相較於西方投資者,來自香港的投資者更容易看懂內地新經濟企業,這種對於本土企業的偏好有助於其獲得更高的估值和市值;此外,香港營商環境越來越趨於穩定,投資信心和資金逐漸增加;最後,在香港和紐約同時上市可使中概股企業獲得幾乎全天候的交易時間。

  與此同時,中概股回歸港股,利好香港及內地投資者。中國誕生了許多優質的新經濟企業,其主要消費者和消費市場都集中在中國。這些企業赴美上市後,由全球投資者共同分享企業成長的紅利本無可厚非。但問題在於,受制於投資美股難度較大,貢獻了大量消費的我國普通投資者卻基本上無緣投資和享受這波紅利。在中概股企業赴港二次上市後,未來內地投資者或將通過港股通更便捷地投資新經濟企業。

  對於香港證券市場而言,中概股的回歸為港股多元化提供新的機遇,成為港股擁抱新經濟企業、優化市場結構、提升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有力抓手。縱觀港股近些年的構成,過去整個市場多以傳統的金融、房地產股為主體,而如今新經濟股的比例日漸增加。根據GICS行業分類數據,5年前恒生指數中“新經濟”成分占比尚為16%,而目前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39%。

  如果把港股看作一方開放的“魚塘”,把在港股上市的公司看作“魚”,借用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的比喻,那麼港交所是負責疏通進出水口的“管道工”。制度的建設與規則的修訂讓進出水管道得以疏通,而中概股的回歸,則讓不同種類的“魚”融入“魚塘”,讓新經濟股融入港股。

  總之,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為香港資本市場發展再添動能,香港證券市場聯通中國內地與世界的樞紐作用愈發凸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更加堅定。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原洋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