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集中招采讓藥品回歸治病本意
http://www.crntt.hk   2020-11-27 08:32:41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第三批國家藥品集采已於近日落地,此次集采的中標藥品進入醫院後,引發了醫生和患者的巨大反響。可以看出,第一批是謹慎探索;第二批是小範圍推廣;第三批則是普及和常態化運行。國家藥品集采走完創新“三步曲”,步入成熟定型階段。三批次的集中招采,涉及的藥品種類逐次增多,惠及面也越來越廣。藥價大降的好處無須贅言,但如何重新定位藥品功能,怎麼適應低藥價時代的新形勢等,是擺在醫生和患者面前的新課題。

  藥是用來治病的,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在過去,藥品利潤普遍占醫院收入的四成左右,藥品除了用於治病,還成為醫院創收的工具。當吃藥品回扣成為一種現象時,藥品又淪為少數醫生撈取好處的籌碼。受此影響,醫生選擇藥品就不單純以治病為目的,還要考慮與治病無關的其他因素。

  近年來,附著在藥品之上的其他功能被逐一剝離,藥品的功能正在被重新定位。比如存在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被取消,醫生開藥不必再考慮醫院和科室利潤;藥品購銷“兩票制”,消除了中間倒手環節,“醫藥代表”活動也受到了嚴格限制,吃回扣現象受到了制度的防堵。總之,過去醫生開藥的顧慮很多,心情較為複雜,醫藥體制改革使藥品逐漸向治病的本意靠攏。

  也要看到,即使醫生開藥不考慮醫院和個人利益,但總得為患者著想。當很多臨床必需藥品沒有納入醫保目錄、納入醫保目錄也有不同的報銷比例時,醫生開處方還需學會算細賬,尤其當部分臨床必需藥品的價格很高時,就更加不能忽視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醫生開藥仍不能完全出於病情需要。

  藥品集中招采有利於化解上述顧慮,讓藥品的功能定位進一步發生改變。納入醫保目錄,既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議價籌碼,又是一項惠民舉措;藥價大降,既可讓藥品中標,又能讓患者獲利。藥品集中招采雖然存在利益博弈,但惠民無疑是共同的利益交匯點。這一點反映在處方上,就是醫生不必過多為醫保報銷政策差異和患者的經濟能力操心,用藥更加接近治病這一單純目的。

  當然,藥品有品牌,用藥有習慣,當同類藥品均處於低價水平時,對於不同廠家生產的同一種藥品,仍會存在不同的選擇。從醫生的角度看,療效一致性評價等評價機制,雖可確保同一種藥品具備一致的療效,但微小的差異仍然難以避免。在臨床實踐當中,醫患都會有獨特的、更接地氣和更為真實的感受與評價,並且這些感受與評價無法通過論證和理論推演獲得,因而顯得難能可貴。

  推動藥品集中採購,要繼續傾聽臨床醫生獨特且正確的用藥見解,且通過療效循證,既能確保評價不失真,又能對藥企形成重視藥品質量的導向。此外,在醫院電子處方系統等內部互聯平台上,可增設藥品質量點評與推薦通道,對由此產生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利用,作為藥品質量評價依據。這些舉措,均有利於掃除藥品適用性和多樣性不足等障礙,使藥品不僅質優價廉,而且醫患也更樂於接受。

  科學的藥品集中招采模式,除了要向臨床提供質優價廉的藥品之外,還需實現雙向互動,形成藥品供應與療效反饋的閉路循環。若如此,一線臨床醫生有更多機會貢獻自己的實踐經驗,藥品集中招采模式勢必更趨完善。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羅志華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