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疫情之下,中國及全球汽車供應鏈受到嚴峻挑戰。6月14日,2020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期間,汽車界專家對汽車供應鏈調整和修正展開思辨。
中國需要擺脫對高端設備的依賴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在參加論壇時表示:疫情全球肆虐,中國率先復工復產,博世協調全球資源積極幫助中國企業。
“疫情期間,博世本土化顯現出強有力的價值,同時我們成立了一個全球供貨緊急小組,通過我們的供應鏈從博世其他各個區域向中國供貨,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同時又積極跟各個國家政府申請部分復工,因此沒有讓中國任何一家主機廠斷供。”
疫情暴露出高端核心技術缺失的問題。徐大全認為:“這次疫情中間最敏感的產品就是電子產品、芯片,但是這背後實際上還存在生產製造設備的問題。目前,中國現有供應鏈對國外高端生產製造設備的依賴程度還是很大的,國際化的供應鏈實際上是有問題的。因此這次疫情對中國未來發展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些挑戰。我們可能要花4年、5年甚至10年的時間,在某些領域趕上國外的現狀,這是大家必須努力的,在這中間有很多商機可言。”
JIT的理念需要進行修正
迪馬股份副總裁兼迪馬工業總經理劉琦認為:汽車供應鏈發展面臨著市場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集中體現在歐美市場的上游供應中斷、去全球化風險、供應長度改變以及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心東移和現金流安全等等。”
主機廠JIT(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的理念需要進行修正。劉琦表示:“JIT在過去幾十年對我們汽車產生了深遠影響,集中、準時、零庫存,大家都說庫存是萬惡之源,但是實際上通過這個疫情,包括我們在過去一些實踐經驗中發現,隨著黑天鵝事件越來越頻繁,這一塊可能需要做一些修正。不是說JIT不對,而是要做一些修正。實際上我們可能要考慮分散和集中採購相結合,數據驅動。二是供應鏈,要考慮供應鏈的總成本。過去只是考慮主機廠自己,看似考慮庫存、成本最低,但是把它放到全供應鏈總成本來看的話JIT未必是成本最低。再一個就是品牌的能力,過去數字化程度不高,供應鏈不但要關心內部的閉環,同時要關心外部的閉環,這樣形成一個內外部的融合,對供應鏈是有新的改造。”
國家應重點支持核心零部件發展
武漢菱電汽車電控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章華認為:當前,產業鏈全球化受到挑戰,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更迫切。 “產業鏈本地化分為三個層次:底層包含本地化的組裝生產,主要側重於人員、設施本地化;中間層次是本地研發,包含了研發人員、研發體系、研發設備;最高層次是本地化知識產權,主要包含自身知識產權,以及合作夥伴的知識產權。其中,第三層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本地化。”
汽車核心零部件被卡脖子的局面依舊存在,要給本土零部件企業以發展機會。吳章華表示:“菱電電控是自主電控的第一品牌,是汽車的大腦,為解決自主技術空心化邁出了堅實一步。德國有博世,美國有德爾福,日本有電裝,這是中國菱電電控存在的意義。對於像控制器和芯片這樣的核心零部件,我們建議:第一要國家重點來支持基礎設施一樣的投資,第二國家一定要加大扶持力度,對做出來的產品給予適當比例的採購,給企業一個發展的機會,這樣企業才有可能持續發展下去,核心技術就有希望取得突破。”
在複雜的環境下保持戰略定力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國,最大的機床市場,最大的機床進口國,中國卻沒有任何一家企業進入前十名,甚至前二十名,原因何在?
惠樂喜樂機床首席執行官孟立認為:“一方面,在過去15-20年間我們同行的一些收購在前期的戰略制定、後期的合情合規管理、戰略管理和市場預期上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在機床行業,技術工人待遇不高,很多工廠缺少像在德國、日本見到的能做30年、40年的產業工人。”
唯有腳踏實地才有望解決中國高端製造業核心技術缺失的問題。孟立表示:“企業作為投資者需要有戰略定力,一般投資周期是5年、10年,最長是15年。對5年為一個周期的項目來說,在15-20年之內才有可能通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學習,學習國內和國外最好、最先進的技術,逐漸打磨出一個高端的機床。我們可能失敗,可能成功,無論如何,我們希望我們的實踐和努力給中國機床產業、給中國的高端製造業留下一些有用、有益的東西。”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