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從“緊箍咒”事件看腦機融合技術
http://www.crntt.hk   2019-11-06 10:24:08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最近,浙江金華某小學學生頭戴“緊箍咒”的新聞上了熱搜。據說,這是一款高科技監測頭環,可以監測學生們上課注意力是否集中。頭環由一名校友無償捐贈,沒有收費。但是,由於受到侵犯隱私、影響健康等質疑,這一嘗試已被叫停。

  家長和網友的擔憂很合理。站在家長的角度,自家孩子被學校要求戴上一個頭環,還會亮燈閃爍,透露孩子是專心還是走神,心裡的確會有些別扭。孩子當然更不會喜歡透露自己小心思的“緊箍咒”了。

  不過,如果站在科技創新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可以看作腦機融合研究的一次小範圍實驗,其效果可先觀察一下。因為,腦科學是生物科學的桂冠,研究人腦與人工智能結合的腦機融合是當今科學的前沿地帶。

  在國內,浙江的腦機融合走在了前列。浙江大學的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六大前沿科學中心之一,同批入選的還有清華量子信息前沿科學中心和北京大學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等。自2012年以來,在國家“973”項目“腦機融合感知和認知計算理論與方法”支持下,浙大科研人員已實現用意念操控大鼠,用腦電信號控制打字機打字,讀取猴子大腦皮層信號,以及利用人類的腦信號意念控制機械手作出“石頭、剪刀、布”的動作。

  在今年召開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上,浙江大學的“回車科技”團隊也是通過人工智能讀取腦電波信號。他們的科學顧問就是我國腦機融合領軍人物、浙江大學校長吳朝輝院士。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技術限制,以及消費者對腦機產品的接受程度,回車科技研發的產品目前僅集中在專注度監測、疲勞度監測等方面。

  在這一點上,本次引發輿論關注的“緊箍咒”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過采集大腦中的生物體征信號,把生物體信號與人類的意識連接並解讀,從而通過外界設備來讀取大腦,作出專注力評分。

  輿論對此次“緊箍咒”事件不予認同,一是對這項新技術了解不夠多,二是出於對未成年人健康和隱私權的高度關注,三是擔心可能存在校園腐敗。總體來講,警惕性擔憂多於實際傷害。可以說,這次“緊箍咒”風波是新技術走向市場的一次不成功嘗試。學生是未成年人,是不是要佩戴儀器,並且提供自己的腦電波數據,應先徵求家長和孩子的意見。同時,采集的信息不能作為商業化用途,也不得對外公開。對健康有沒有影響,則需要提供科學客觀的檢測報告,而且在給孩子佩戴之前就應該提供相關報告,以供學生和家長作出判斷。當然,最好的方式是征集志願者免費試用,自願參與、提供數據。

  截至目前,腦機融合技術還在逐步完善,人類對大腦的研究只邁出了很小一步,但毫無疑問,腦機融合是人工智能時代全球競爭的新高地,中國要在其中贏得一席之地,不可避免地要開展一些實驗,而且隨著研究的推進,實驗範圍也會從實驗室走向更多人群。這對人類倫理具有一定挑戰。對此,企業必須小心謹慎,公眾也不妨適度包容。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穎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