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70年,科技創新由弱到強譜寫中國篇章
http://www.crntt.hk   2019-09-24 08:09:10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時光如白駒過隙,新中國已經成立70周年,回首往昔,中國的科技創新之路由一窮二白到世界矚目,歷經了多少風雨。遙想1949年,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還只是一個農業國,工業成就幾乎空白,更談不上任何科技創新。對於當時的中國,有人直言:至少落後西方國家100年。

  中國網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文章表示,對於落後的理性認識和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品性使得中國自成立之初就已經走上了復興的道路,工業體系的逐漸發展也為中國帶來了科技創新的土壤。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在沒有任何相似的成功經驗可以參照的情況下,中國憑借著自身的不斷探索,完成了科技創新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兩彈一星”順利研製,人工牛胰島素成功合成,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團隊發現青蒿素攻克瘧疾,王選發明漢字激光照排技術洗盡“鉛”華……到如今蛟龍入海、嫦娥上天,航母遠洋、高鐵疾馳,中國科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更上一層樓,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北斗衛星全球組網,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各領域開花結果,服務著中國人民的生活,也彰顯著中國科技創新的實力。

  文章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能在70年內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離不開科技創新不斷發展。如今,中國SCI國際論文產出居世界第二位,高引用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三,進入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企業數量高達438家,居世界第三。可以說,無論是知識產出,還是研發投入,70年前還一窮二白的中國已經完成了由落後追趕到局部領先的轉變。

  把握時代的脈搏,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多次在歷史上寫下輝煌篇章,正是因為其對時代主題的深刻理解。當今世界正處於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孕育階段,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短兵相接的局部戰爭,而是倚仗科技創新進行的生產力之爭,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中,技術也在反覆更迭,工業革命從未停歇,科技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與生產方式。

  以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是當前科技創新的主題。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都瞄准了信息技術,中國在科技戰略上也不落人後,從最早的科教興國到如今創新強國,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面對滾滾而來的工業變革大潮,中國早已做好了應對方案,不僅是規劃了一條自力更生的自主創新之路,更是從頂層設計開始便牽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只為在新一輪技術變革中掌握主動。

  碩果累累的中國科技創新並不僅依靠國家力量,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高新企業也正用自身的技術改變著中國和世界,華為5G技術、阿里雲計算皆是如此,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重視科技研發的投入,中國科技創新也愈發接近完成自身由量變向質變的跨越。

  波瀾壯闊七十載,中國科技以成長向時代作答,從落後到趕超的征程自然漫長而又艱難,但如何保持領先、追求卓越更加需要努力與奉獻。

  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漫長時光,中國更加懂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這兩句話的內在含義。過去已成過去,只有把握當下、展望未來才能保證自己在時代的洪流中時刻清醒,不落人後。

  文章最後說,在這個技術孕育愈發迅速的新時代,中國深知科技創新的重要,七十年的時光使我們從難以望其項背到齊頭並進,也使我們由稚嫩走向成熟,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終將完成由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跨越。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