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4日電/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從中國第一個先行先試的經濟特區,到如今的先行示範區,改革標兵深圳在其建市40周年之際被賦予了新的定位和使命。
經濟參考報發表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遠文章表示,多年來,深圳一直是改革的“試驗田”、開放的“窗口”,承擔著為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使命,為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其他各項事業的全面推進起到重要的引領和示範作用。當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不僅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具體推進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探索和新起點。
文章認為,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求告別過去以勞動力、土地、原材料等傳統要素為基礎的數量驅動型增長方式,轉向以技術進步、人力資本等現代要素為基礎的創新驅動型增長方式。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立相對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這就要求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商業化這三個要素之間形成相互銜接、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的協調機制。
為此,深圳將在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凸顯其以市場機制為主導、以政策支持為輔助的創新體系特征,爭取率先在重點領域,包括5G、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和生物醫藥實驗室等重大創新載體中取得突破,同時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從而率先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地,為高質量發展在全國範圍內的全面推進樹立標杆。
文章分析,除了高質量發展高地這一戰略定位之外,作為先行示範區的深圳還被同時賦予了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和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這一構想至少體現了兩個層面的考慮:一方面,與以往經濟高速增長階段更多強調GDP增長速度的單一維度不同,“高質量發展”一詞本身就蘊含著產業優化、分配公平、環境優美、社會穩定、法律公正、政治廉明等多個維度,因此,新時代的深圳除了要在經濟這一維度上繼續擔綱創新驅動型增長的表率之外,還要在政治、社會、文化、法律、生態環境等其他維度上樹立典範。
另一方面,要實現創新驅動型的高質量發展,既需要為創新體系的順暢運行打造相應的制度基礎設施,包括金融體系、技術中介、風險資本、知識產權保護、行業標準和規範等;也需要為創新基因和企業家精神的不斷孕育與傳承、各類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創造優越的社會文化環境,而法治建設、城市文明、民生保障、可持續發展等正是形成這一環境的基本構件。
綜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更高起點和更高層次上,把作為改革開放重要窗口的深圳經濟特區確立為先行示範區,不僅因其已經發展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和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城市,需要賦予其新的政策“禮包”以開啟新的征程、向更高目標進發;更深的涵義還在於,在當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適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保持戰略定力,有條不紊地向既定的強國目標邁進,亟須明確頂層方案設計,而支持深圳成為先行示範區意見的推出,恰恰回應了這樣一份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