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允許外資機構在華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是中國信用評級市場對外開放的再一次重大推進。 |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不久前,央行宣布11項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舉措,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信用評級等多個領域。其中,信用評級對外開放在此前政策鋪墊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外資進入,這將對國內債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和信用評級行業的規範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
證券日報發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文章介紹,自2017年起,中國陸續推出放開外資評級機構准入政策。2019年1月份,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全部類別信用評級業務。此次“11條”中明確提出,允許外資機構在華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開展信用評級業務,可以說是中國信用評級市場對外開放的再一次重大推進。
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能夠對穆迪、標普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產生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在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的過程中,將會有更多的境外評級機構乘借政策東風進入中國這片富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另一方面,中國評級市場評級機構起步較晚,數量匱乏且方法落後難以滿足中國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領域信用評級規範發展的要求。
當前,中國主要評級機構有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和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等。
文章表示,通過推進信用評級對外開放,鼓勵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將對中國評級市場的現有格局帶來積極影響,加速低效違規機構的淘汰,提升行業整體競爭水平,在“鮎魚效應”下促使評級市場公信力的回歸,從而推動評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信用評級開放進程穩步推進的過程中,成熟市場更為完善、先進的評級方法和估值系統將有效促進中國本土評級機構的能力提升,推動國內評級標準和經營理念的國際化發展,提高評級結果的國際可比性和參考性。
值得注意的是,境外評級機構的國際影響力及其對整個行業競爭層次的提升將作為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保證,有效促進金融資源互聯互通,對中國擴大境外在華投資、推動金融領域全面開放將起到重要的參考保障。以標普為例,作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的評級機構,其評級結果對金融、法律、財會等行業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參照作用。境外評級機構准入的進一步放開將有效提升中國債券市場和金融產品的國際公信力,更好地發揮其對中國市場的推介作用,吸引全球投資者在中國的多元化資產配置。
文章指出,信用評級行業對外開放的加快推進將為外資提供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促進中國評級行業評級質量改善,為中國金融市場的規範健康發展和資源要素的互聯互通提供重要的推介參考作用。但在開放節奏愈發加快的同時,境外評級機構長期積累的方法、經驗和數據能否在國內市場快速適應還未可知。面對國際評級機構在資本實力、業務創新、管理模式和技術積累等方面的優勢,國內評級公司如何挖掘內在潛力,強化自身競爭優勢,規範行業健康發展,緩解國外競爭壓力也成為需要思考和防範的問題。
在信用評級開放提速背景下,監管部門應加快完善配套設施,推進信用評級行業管理機制的細化落地,加強信用評級監管力度,通過不定期抽查債券發行情況、債券評級機構信用打分等方式創新監管手段,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淨化市場環境,以回歸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和定價參考方面的信息傳遞本源作用,照亮評級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領域的長期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