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一輪金融開放有助於完善我國金融供給結構
http://www.crntt.hk   2019-07-25 08:36:45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最新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清單。這次發布的11條舉措,一方面鼓勵外資深度參與中國的銀行、保險、證券等業態,並針對一些領域提前了開放時間表;另一方面在理財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以及債券承銷等方面設定了新的開放目標。

  這些最新的開放舉措,既是對此前金融業開放政策的細化和落實,也為進一步開放辟出了新的道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運行總體穩定,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改革正有序推進,這為擴大金融開放創造了良好的背景條件。儘管國際經濟形勢日益複雜化,國際資本流動態勢風雲變幻,但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將是持久不變的。

  金融開放的深化不僅有利於豐富市場主體和激發市場活力,還能通過引入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增強中國金融機構的服務創新能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

  隨著金融開放的深化,中國金融機構在市場、客戶、人力資源等方面勢必將與外資機構展開更激烈的競爭。一方面,隨著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盈利壓力將增大;另一方面,中資銀行在現金管理、交易業務和財富管理等方面具有的領先優勢,可能隨著外資銀行業務範圍的擴大而不斷受到衝擊。儘管這意味著嚴峻的挑戰,但其中也蘊含著機遇。

  外資銀行的入股能為中資銀行帶來先進管理理念和成熟的技術產品,提升後者在中小企業貸款、財富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的差異化服務能力。國內商業銀行還可充分利用外資機構的全球網絡、跨境服務經驗等優勢,加快其在國際市場的布局。

  外資進入金融業,還將有助於完善中國的宏觀金融資源供給結構,理順資金供給渠道,提高資金的可獲得性。中小型外資機構的引入,有助於改善金融供給的不平衡與不充分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提高金融供給質量。同時,中小型外資機構與中國中小銀行合作,有助於後者提高企業治理水平,提升經營效益。

  從金融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也存在著利好:國外市場上專業、深耕細作多年的金融機構進入中國財富管理、消費金融等領域之後,能夠以更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中國民眾不斷增長的理財需求,並刺激中國同類機構做得更好,緩解當前理財服務等方面的供需瓶頸。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隨著外資的深度參與和持股比例的增加,中國本土市場將更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市場波動的衝擊,將在更大程度上受國際資本流動影響,外資母公司的風險也可能傳導到國內。這是擴大開放所必然帶來的風險。應對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通過完善監管來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中國機構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沒有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堅持循序漸進、把控節奏的金融開放戰略,不斷平衡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這些寶貴經驗應當繼續堅持並在實踐中完善。

  在國際關係的意義上,中國擴大金融開放,也是對與其他國家簽署的國際經貿協議的落實。切實履行金融開放承諾,給外資機構在華經營創造有利的環境,有助於向世界展示中國吸引外資的長期決心,減少國際經貿摩擦爆發的可能性,提升中國發展的外部經濟環境的穩定性。

  由於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問題推進,近年來外資在華布局持續擴大,這反映了其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看好,也是對公平、開放的市場交易規則和金融業持續深化改革的認可。不過外資機構對中國當前的金融開放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訴求,如認為一些開放政策缺乏相應配套細則、政策實施標準較為模糊、外資機構執業面臨較多牌照限制、政府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等等。這些訴求是我們應當嚴肅對待和解決的。

  下一步,在執行層面,中國應致力於為外資創造更公平透明和友善的營商環境,提高外資在華經營便利度,從而吸引外資更多進入中國金融領域,實現中資外資的雙贏。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