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治理原則》,以“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為主題,希望“負責任”貫穿人工智能的研發和應用,促進技術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迅速發展,作為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正深刻影響社會生活、改變世界,在引發巨大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人工智能該如何健康發展?
6月17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以下簡稱《治理原則》),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動指南。這是我國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加強人工智能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一項重要成果。
治理問題引起廣泛關注,學界業界都在探索自律
“自2017年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發布以來,我國人工智能與各行業各領域的融合日益深入,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薛瀾說,人工智能正在對政府管理經濟模式、社會結構、國家安全甚至國際關係產生深刻的影響,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治理方面的問題不斷出現,引起了科技界、產業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國際組織、產業聯盟和知名企業都在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相關的準則,我國一些學術組織和產業聯盟在這方面非常活躍,業界也在積極探索行業自律。”薛瀾說。
為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成立,統籌推進人工智能治理的相關工作,起草這份《治理原則》就是委員會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起草過程中,委員會注重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我們在網絡上公開動員公眾參與,形成了上百條重要建議。”薛瀾說,委員會還多次召開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廣泛凝聚了學界、業界和社會的共識。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曾毅介紹,目前全球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產業界機構已發布了超過40份人工智能準則,這些準則往往是在發布徵求意見稿之後聽取意見。“《治理原則》是在未發布任何內容的情況下,收集從業人員甚至普通用戶對人工智能的期待和願景,這是《治理原則》最主要的一個特點。”
“負責任”是主題,涵蓋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發到應用
“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成為《治理原則》的主題,在受訪專家看來,“負責任”涵蓋了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發層到應用層,更應成為貫穿人工智能發展的一條主線。薛瀾舉例說:“比如我們提出的‘和諧友好’等原則,強調無論是人工智能提供的產品還是服務,都應該是負責任的、全面的,應以增進人類共同福祉為目標,應該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避免誤用,禁止濫用、惡用。”
《治理原則》旨在更好協調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關係,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控可靠,推動經濟、社會及生態可持續發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也構成了《治理原則》的4個主要亮點。
更好協調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的關係,實現“雙輪驅動”。上海大學教授、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李仁涵說:“人工智能是一個新生事物,發展還是第一位的。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也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他認為,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應該及時納入治理框架之中。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張旭表示,要平衡發展和治理的關係,對一些共性問題要加強標準和規範的制定,同時對於差異性的問題,要通過一些具體的規範把《治理原則》的內容更好納入進來,使示範推廣和產品應用更好結合,推動《治理原則》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