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首先筆者的觀點是:2019年央行依然有降准的可能,貨幣政策會以中性偏鬆為主,且至少不會加息。至於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兩國的經濟基本面、客觀環境等多方面出現分化;其次,國內高層已經將明年的貨幣政策重點定位於改善傳導機制。因此明年加息不僅不是重點,而且概率渺茫。
1、中美兩國未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聯儲在經歷了18年第4次加息後,選擇了暫緩加息。因為考慮到通脹達標後回調所帶來的經濟下行不確定性,美國放緩加息。數據顯示,目前美國已進入充分就業狀態,剩下的就看通脹指標了。
通脹上行,說明依然有加息的必要。而美國加息的放緩,使得國內跟進加息的概率大大減少了。此前都只是變相的加息跟進,到了現在考慮到年關流動性緊缺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貨幣政策仍然會以中性偏鬆為主,且至少不會加息。
2、穩需求,穩就業,國內降准可能性大。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需求穩就業很重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其傳遞出的信號也非常明顯,那就是2019年的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基礎上會適度微調,結構性和定向政策調節工具將成常態。
在國內宏觀基本面方面,實體經濟下滑明顯,中美爭端導致的貿易問題將在2019年逐漸凸顯,因此失業風險和信用違約風險在2019年依然不會改善。所以從這點來看,明年的貨幣政策可能會變寬鬆,在年關前我們也能看到,央行選擇定向調降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重啟逆回購,都傳遞著這個信號。因此明年貨幣政策會偏寬鬆,且不排除降准的可能。
3、明年貨幣政策的重點不是利率。經濟會議指出,“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將是明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因此無論是降准還是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都是加快將“寬貨幣、寬信用”往實體經濟打通,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而如果加息的話,就意味著反其道而行之,這顯然不是政策的主基調。
4、未來國內的貨幣政策會更加獨立。高層這次尤其強調了貨幣政策應該堅持“以我為主”,今年6月和9月的美國加息,央行的動作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這次的美聯儲加息後,央行可能不會跟進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這種表現最根本的還是兩個的經濟基本面不同。雖然兩國經濟都有下行風險,但增速不一樣,“踩刹車”的力度也會不一樣,因此貨幣政策走向分化是必然的。
但是,美聯儲雖然有加息放緩預期,但本質還是沒有停止加息。而美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將會導致全球央行貨幣政策收縮。例如歐央行可能在年底退出量化寬鬆,日本央行也在收緊貨幣政策,韓國、印度、俄羅斯、英國等其他經濟體則已經在加息大軍之中。
來源:和訊網 作者:微信公眾號:小白愛問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