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瀚表示,台灣人此次似乎並不理解面臨的危險時刻,反應很慢,這種狀況是危險的。他希望政府要告訴人民真實狀況,加強自身的安全,但在對外政策採取更小風險的立場也很重要,最好的策略應當是防範(hedging)。
佩蒂約翰指出,雖然拜登已經顯示對台灣有更強勁的承諾,但是美國在戰略模糊現象的官方立場並未改變,這對於維持現狀似乎是明智的,在顯示支持台灣的同時又不越過中方的紅線,以免引發美國想要防止的情形發生。
佩蒂約翰認為,三方都尚未為軍事衝突完全做好準備。美方在分散區域部隊、加強基地設施、增強後勤保障、增強生存能力等方面還做得不夠,也還沒有採購足夠的關鍵導彈來阻止對手艦隊進攻。台灣應當採取更多的步驟使之成為更難的攻擊目標和“豪豬”。中方已有更強的傳統軍事打擊能力,有更大的戰略武器庫,但是兩棲行動仍有困難,即便封鎖也需要很多部隊,不清楚中方是否做好了準備。多數分析認為,封鎖可能最後變成曠日持久的衝突,所以沒有人願意賭博。
對於美國戰略學界正在持續進行的戰略模糊性與清晰性辯論,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韵指出,戰略模糊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維持現狀現狀,既包含大陸不動武,也包含台灣不獨立,但戰略清晰會推進現狀的改變,因為台灣有些人會覺得反正美國會來幫忙,為何不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呢?所以關於戰略模糊性的辯論可以理解,但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