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台藉重塑供應鏈安全聯盟體系強化關係
http://www.crntt.hk   2021-10-21 00:21:26
美國企圖掌控全球產業鏈重塑所必須的制度權和話語權
  中評社╱題:美台藉重塑供應鏈安全聯盟體系強化關係 作者:曾曉栩(廈門),廈門市台灣學會秘書長

  【摘要】美國企圖掌控著全球產業鏈重塑所必須的制度權和話語權,在全球產業鏈的戰略性環節強力推行“去中國化”。而台灣當局意圖藉美國大力推動重塑供應鏈安全聯盟之際,通過供應鏈這一議題拓展新的國際參與空間,繼續尋求美國拜登政府的支持,強化台美關係,倚美拒統謀“獨”。

  一、美國重塑聯盟體系合力制衡中國

  拜登政府在2021年1月20日一宣誓就職,就展開了與亞太和歐洲盟友的聯繫。不僅拜登本人,拜登執政團隊中,像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紛紛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和印度等印太國家以及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的盟友進行聯繫,在與這些盟友對話時都將“中國”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商討共同應對中國的政策。這顯示拜登政府將聯合盟友作為對華戰略的核心,從盟友處搜集信息,摸清各國對中國的真實態度,從而建立一個確保盟友協調合作的全面對華戰略,使美國在與中國直接接觸時處在優勢地位。

  拜登總統在2月4日發表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說中將中國稱為“最嚴峻的競爭者”。3月3日,美國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發布了《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把應對中國的挑戰列為戰略優先事項之一。《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是拜登執政團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打交道和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指導方針。這一文件明確指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安全威脅。文件表示,“我們還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世界各地的權力分配正在發生變化,正在產生新的威脅。特別是中國已迅速變得更加堅定和自信。中國是唯一有能力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結合起來,構成持久挑戰的潛在競爭對手”①。

  3月18日至19日,中美兩國高層戰略對話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辦。這次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是拜登新執政團隊上任後進行的第一場綫下對話。在對話前美國動作頻頻,先是召集美、日、印、澳四國視頻會議,之後國務卿布林肯又專門訪問日本和韓國,并發表聯合聲明。

  拜登政府這一系列四處拉盟友的做法的真實意圖,在《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有著非常直接的闡述。一是美國急迫而又無法單獨完成制衡中國這一目標任務。《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在前言部分急切地喊出“沒有時間可浪費了”②,“我們無法單獨完成這些工作。我們將重振和更新我們在世界各地的聯盟和夥伴關係”③。

  二是美國以民主價值觀作為結盟的基礎。《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強調,美國與盟友站在一起,幾十年來對抗共同的威脅和對手,攜手合作,促進共同利益和價值觀。“他們是美國力量的巨大源泉,也是美國獨特的優勢,幫助承擔起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繁榮的責任。我們的民主聯盟使我們能够提出一個共同的陣綫,產生一個統一的願景,并集中力量來推進高標準,建立有效的國際規則,迫使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承擔起責任。”④拜登正在積極籌備全球民主峰會,意圖以民主價值觀作為聯盟的基礎,以全球民主國家領袖的身份,而不僅僅是美國總統的身份與中國打交道。

  三是美國希望盟友公平地分擔責任。《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表示,“這些聯盟和夥伴關係是美國最大的戰略資產。我們將與盟國合作,公平地分擔責任,同時鼓勵它們投資於自己的相對優勢,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共同威脅”⑤。拜登政府推動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目的就是要在印太地區打造一個共同分擔應對中國的重要機制。

  四是擴大夥伴關係增強實力。《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表示,除了核心聯盟外,美國還將加倍努力在世界各地建立夥伴關係,因為當美國及盟友與夥伴共同努力應對共同的挑戰、分擔成本、擴大合作圈時,力量就會成倍增長。美國經濟總量袛占全球經濟總量的大約四分之一,但是與亞太和歐洲盟友和夥伴聯手後,民主國家的經濟總量就超出了全球的一半。這樣不僅會產生更好的制衡力,民主國家用同一種聲音發聲,更能有效抵制中國。《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的引言部分,十分直白地說“當我們加強我們的聯盟時,我們就擴大了力量和能力,在威脅到達美國海岸之前就能消除之”。⑥

  拜登不斷強調要重建聯盟關係的根本目標,就是構建一個完全有利於美國的、與中國競爭的聯盟體系,這樣一來中國將承受來自聯盟體系的競爭、對抗或者合作的壓力,呈現中國“一對多”的態勢,拜登政府的勝算將高於前任特朗普政府,特朗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導致美國與歐盟傳統的盟友關係受到破壞,對中國的制衡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未來一段時間,拜登的對華政策就是修復與歐洲和亞太盟友的關係,并在應對中國上形成一致意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表示,美國的盟友體系是美國未來在地緣政治中獲勝以及戰勝其他影響美國人生活方式的重要跨國挑戰的基石。要戰勝中國模式,美國必須與民主國家的盟友和夥伴聯手,重振聯盟不是讓其恢復到以前的樣子,而是考慮如何使其現代化地應對未來威脅。

  二、美國不斷提升中美科技領域的競爭威脅

  中國經過40 年改革開放的快速增長,目前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僅建立了現代化的工業基礎,而且現在正在向全球產業鏈的上游邁進。這一中國人引以自豪的科技進步的偉大成就,卻被美國政府認為是對美國構成了重大威脅。

  (一)現階段中美競爭更多體現在科技領域

  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不僅反映在傳統的戰略層面,更是體現在非傳統的經濟與技術領域。2020年12月16日美國參議院經濟政策小組委員會舉行了關於中美經濟競爭的聽證會,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史劍道(Derek Scissors)在聽證會上表示,來自中國的經濟挑戰大概還將持續十幾年。衆議員威爾·赫德(Will Hurd)認為,美中經濟競爭將是“一場定義一個時代的鬥爭”⑦。美國科技智庫(ITIF)發布2020年《與中國競爭:戰略框架》報告,闡述了美國對華科技戰略發生變化的四個原因:一是中國過多地占據了科技市場。二是中國的科技發展威脅到了美國供應鏈安全。三是中國企業在商業競爭中嚴重擠壓美國企業生存空間;中國利用自己的制度優勢推動技術與產業的升級,對美國科技與產業發展構成了不公平競爭。四是中國不斷將前沿技術運用於軍事領域,影響美國地緣政治安全。

  (二)美國認為中國技術創新對美國產生現實威脅

  美國政府認為,首先,中國技術型社會治理模式構成新挑戰。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與沿綫國家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在參與合作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把美國認為是建立在侵犯人權和公民個人隱私基礎上的智慧城市、安全城市平台、智慧警務等推廣到衆多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擴大了中國數字經濟在世界市場的份額,更是把中國運用新興技術進行社會治理模式推向世界各地,從而對美國倡導的自由治理體制構成威脅與挑戰。

  第二,中國強調本土創新,尤其是強調高科技領域國產化,將導致美國企業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中國本土創新的做法,使用快速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取代外國技術。這些由國家主導的措施幫助中國建立起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中國“將主宰未來的每一個新興產業”。

  第三,中國的創新能力不可低估。中國的企業家和科學家在高科技領域爭取領先地位有很強的自信和決心,美國政府最近幾年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強硬政策反而讓中國政府在科研上加倍投資、加緊發展,也更刺激了這些創新企業家和科學家的決心。中國目前已經在多項前沿科技上成為全球領先者,多年積纍下來的科技發展勢頭已難以阻擋,這是一場爭奪在高新技術領域主導權的鬥爭。硅谷科技記者出身的美國創新問題專家麗貝卡·范寧(Rebecca Fannin)表示,“與中國的競爭不必然導致戰爭,甚至不必然導致像冷戰時期美蘇關係的框架那樣的遏制政策。然而,這是一場競爭,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有效創新的一方很可能會獲勝。⑧”

  三、拜登政府正在重塑“去中國化”的供應鏈聯盟

  (一)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發展實施“卡脖子”策略

  2017 年12 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就已經強調美國“必須捍衛國家安全創新基地對抗競爭對手。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的核心就是動員美國全社會的力量,將想法轉化為創新,將研發轉化為成功的產品和公司,以保證美國在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到2020年特朗普執政後期,美國對華技術戰日趨激烈,美國利用實體清單制度打壓高科技企業。2020年10月美國國務院發布的《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明確列出了20項“關鍵與新興技術”清單,針對中國采取限制投資、管制出口的方式。2020年11月,美國國會衆議院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發表《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報告,提出了“小院高墻”的精準策略,“小院”即美國需要厘清自己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特定技術領域,“高墻”即劃定適當的戰略邊界,在謹防中國技術趕超的同時,確保把美國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2021年3月1日,美國政府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投票通過了一份長達700多頁的 “報告”⑨,報告宣稱要讓中國半導體行業落後美國“兩代”,建議國會限制中國采購製造先進計算芯片所需設備,對中國芯片製造技術“收緊瓶頸”,以防中國今後在半導體領域超過美國。谷歌前首席執行官、美國國防部前科技顧問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所屬的智庫“中國戰略組”2021年1月26日發布題為《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的報告,報告特別指出:下一代芯片技術對美國至關重要,既可以以此“卡”住中國的脖子,又能提升整體創新速度,且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⑩。報告建議拜登在關鍵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限制,同時聯合盟友組建科技聯盟共同應對中國。

  拜登政府的科技政策核心目標是,實施科技產業政策捍衛美國全球技術領先地位,恢復美國在全球日益衰退的領導力。中美之間在新興技術上激烈競爭,這將是一場既極具危險又充滿希望的技術革命,新興技術未來潛力巨大。這些技術可能會影響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軍事平衡,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從而產生新的不平衡。

  (二)美國政府正在構建壓制中國的供應鏈安全聯盟

  拜登政府特別強調保衛供應鏈的安全,要與經濟理念相似的民主國家,共同保衛關鍵的供應鏈和技術鏈的基礎設施。拜登政府為了贏得技術競爭,聯合盟友構建全球供應鏈安全聯盟,在經濟技術領域建成一個強大的由美國主導的供應鏈聯盟體系,意圖實現對中國的科技壓制。

  1.推出新刺激政策以確保美國在供應鏈處於領先地位

  《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強調,美國必須重新投入資金以保持科學技術優勢,并再次發揮領導作用,與美國的合作夥伴一起建立新的規則,使美國能够抓住技術的機遇。

  拜登注重提升美國國內科技基礎創新能力,強調長久保持美國全球科技領先地位的重要性。拜登在總統選舉期間指責特朗普忽視研發投資,導致美國科技發展停滯。因此,拜登將加大基礎研發領域的資金投入,美國國會目前草擬以2020年5月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s Act)為基礎的升級版法案。新法案旨在加大對科技領域扶植和投資,為供應鏈中受到衝擊且面臨中斷問題的產業提供大量資金,應對中國挑戰。法案將會聚焦當前面臨全球短缺窘境的半導體製造以及其它製造業和供應鏈生產漏洞,為這些產業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和生產。提案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我希望這項法案能著重美國保護半導體供應鏈短期的和長期的計劃,并使我們在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生物醫學研究、數據存儲等領域保持領先地位,我們不能仰賴外國的芯片,我們不能讓中國在芯片生產方面超越我們。⑪”法案內容將在未來五年為新興科技的研發注入高達1000億美元的資金,同時將在未來五年內提供100億美元給美國商務部,在全國範圍內成立“區域技術中心”。這項法案被視為是強化美國科技領域競爭優勢的關鍵法案之一。

  以當前最熱門的半導體芯片為例,2020年下半年開始的半導體供應短缺造成美國汽車業者及其他製造商減產,美國國會議員不斷向拜登新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增加美國國內芯片生產投資。美國國會2020年7月提案《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AFA,The American Foundries Act Of 2020)》。這項法案的目的是鼓勵美國國內芯片產業發展。為防止芯片製造業的持續下滑將危及經濟增長和國家安全,美國國會2020年還提出了《為半導體生產創造有效激勵措施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今年國會的會期內這兩個議案將再重新提出,以促成聯邦資助或補貼,鼓勵在美國設立更多芯片廠。拜登2月24日宣布,將為強化美國芯片生產的立法尋求370億美元資金,以大力強化美國芯片生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