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脫鉤進行式 周志傑:台商供應鏈兩條腿
http://www.crntt.hk   2020-11-15 00:10:19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周志杰。(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台南11月15日電(記者 蔣繼平)針對拜登上任後兩岸經貿情勢與台商如何因應及供應鏈趨勢,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周志杰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美國遏止中國崛起趨勢不變,關鍵核心產品及產業鏈仍需要與中國脫鉤,中國也傳達要打造去美化的訊號,且大陸市場對台商仍有誘因,台商要設法建立兩條腿的產業鏈,分別應付客戶需求將成未來趨勢。

  周志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政治學博士。現職為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專任教授,兼成功大學兩岸與華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專長領域為:兩岸關係、台商研究、政治經濟風險分析、國際關係、區域安全。並擔任台商張老師,提供台商諮詢服務。

  周志杰表示,從宏觀來看,特朗普主政四年,對中政策從一致性和穩定性,變成特朗普風格的即興式極限施壓,大家認為可能會有新冷戰形成,美中之間要脫鉤,美國戰略內縮從多邊改為單邊。但拜登上任後要彌補這四年與盟邦的撕裂,還要應付疫情,遏制中國崛起的趨勢不會改變,應該會用較聰明周延方法來做。

  以他觀察而言,美、中兩國的貿易密切程度,要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美國在所謂的新安全觀之下,會從“傳統安全”領土糾紛、主權爭議、武力威脅等以及“新安全觀”譬如新冠疫情來做衡量。比方台積電去亞利桑那州設廠,代表希望軍火工業裡面所需要的軍用晶片不會斷鏈,這是其中一個例子,或是醫療物資等。

  周志杰表示,美國對於牽涉到國家安全利益的產品製造或是其供應鏈,希望能夠“雙鏈”,至少能夠確保這些物品的生產都是“去中國化”,從上游供應到中間製造到下游產出,能自己生產最好,但美國工資那麼貴、製造業早就外移到世界各地,因此,或者確保美國友好的國家或經濟體來生產這些東西,達到所謂脫鉤。

  不過消費性產業不太可能脫鉤,周志杰指出,非核心的相關產品,不可能完全從中國移出,因為中國以前的優勢就是降低成本,價低量大,且產業鏈和供應鏈相對穩定,品質又比東南亞、非洲國家好。譬如iPhone若不在中國生產,價格恐貴一倍,對美國跨國企業來講還是不切實際,美國也沒有真的要去脫鉤。

  針對中國大陸的情況,周志杰指出,近期推出第一部全部去美化的筆電,內部也沒有台商供應的零部件,雖然筆電並非高深精密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但這具有政治上的宣示作用,傳達給台商一個訊息,就是對中國的客戶也要提供一條去美化的產線,不會被美國掐脖子的專利,或限制往中國出口的零部件。

  再來談到台商本身的考量,周志杰表示,台商目前也面臨傳承問題,台商第一代獲利了結後,資金回流台灣暫泊在台灣進行觀望,畢竟台灣五缺問題沒有解決,不會馬上進行投資,台商第二代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布局,若想繼續往大陸發展,可能不再是從事勞力密集產業,而是新興產業或消費產業,大陸已經在做。

  另外,周志杰表示,中共十四五規劃的雙循環,中國廣大的市場將繼續吸引台資、港資跟外資,會更開放、並且法制化,改善營商環境,讓外商更放心做投資,所以對台商會再有一股西進的吸引力,台商也可以重新思考結合外資合作,利用台灣做跳板,重新在大陸市場布局,在兩岸關係不好當下,也多一層保險。

  所以,周志杰分析,未來台商會有一個大的趨勢,第一,就是配合美國進行去中化,涉及到美國所關切的核心或半核心產品,無法放棄就配合進行設計;第二,也要面對大陸這麼大的潛在市場,有些產品必須配合去美化,想辦法鑲嵌到中國大陸的大市場。因此,台商必須建立兩條腿走路的供應鏈。

  周志杰認為,中美貿易需求性還是非常高,未來拜登上台之後,兩岸的經貿關係不會在結構上或是在互賴上面有太多結構性的轉變。兩岸同文同種又有地緣關係,台商在大陸已有基礎,離開的成本高於繼續在大陸找機會的成本,加上仍有西進誘因,等特朗普製造的阻力消退之後,說不定兩岸經貿還有逆勢上升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