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哲學史十講》中國氣派的哲學史
http://www.crntt.hk   2020-12-30 18:23:53
 
  實際上,中國哲學學科發展一百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不會通中西,是沒有出路的。郭齊勇先生指出,“百年來,在中國哲學學科建立、發展的過程中,不可能不以西方哲學為參照。”但以西方哲學為參照,並不意味著以西方哲學來裁剪中國哲學,也不意味著失去中國哲學的主體性。

  郭齊勇先生一方面特別重視中西哲學之間的互動和會通,另一方面又特別重視對中國哲學之特殊性的研究和揭示。兩者之間看似有距離,實則深度一致。因為對話和會通必須在兩個平等主體之間進行,如果沒有自身的特殊性,就不能成為平等對話的一方。

  他對中國哲學特殊性的思考,特別體現在對中國哲學基本特征的概括上,而且注重這種概括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例如,他從西方政治正義的視角來看待儒家,注重中國哲學研究中經典詮釋方法學的展開。這是一種避免以偏概全、避免僵化的理解。對中國哲學的基本特征多一個角度的概括,就能使中西哲學之間多一層交流和會通,也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哲學,更好地促進中國哲學的發展,甚至揭示中國哲學對西方哲學、對世界哲學的貢獻。

  思接古今

  以現代的視角來理解傳統哲學思想的意義和價值,是郭齊勇先生治中國哲學史的又一大特點,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直接回應現實社會人生存在的問題。郭齊勇先生曾經指出中國哲學研究存在七大問題,其中第三個問題就是“現實向度不夠”,並且期待中國哲學能創造性轉化,中國哲學的智慧能參與現代化,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他提出,“現實向度”不僅僅意味著以現代視角進行研究,而它本來就是傳統中國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中國哲學家看來,生活於現實世界中,照樣可以超脫解放,把精神向上提升。超越的理想要在現實世界中完成、實現。”

  除了回應現實,他還積極從正面闡發和推動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在討論儒家政治哲學及其正義論時,郭齊勇先生進一步指出“中國傳統的政治文明中(包含觀念、制度、實踐、民俗諸層面)的許多遺產,值得人們認真地思考與創造性轉化”,在介紹《禮記·王制》中的有關理念與制度安排時,作者特別指出其中很多制度是“極有人性化的制度”,還“涉及今天所謂社會公平公正的問題”,“這些資源至今還有進一步作創造性轉化的價值與意義”。

  郭齊勇先生常謙稱“守先待後”。他守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精神和命脈。而真正的“守”並不那麼容易,必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體會其精神,並在現代社會延續其命脈,才是真正的“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