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芯國際回歸A股 芯片產業“變局”?
http://www.crntt.hk   2020-07-17 08:37:00
 
  中芯的征程

  晶圓代工歷史有過多次洗牌,中芯國際的路程也歷經坎坷。其創始人張汝京和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都曾在德州儀器就職,都回到中國台灣建立晶圓廠,一開始張汝京成立了世大積體電路,但是最終賣給了台積電。隨後張汝京來到中國大陸,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中芯國際,創業途中,中芯國際還遭到來自台積電起訴的官司,發展之路並不平坦。

  如今,中芯國際已經突破了14納米的工藝,成為科創板首家“A+H”紅籌企業。回顧來看,中芯國際主要有三個發展階段,2000年~2004年是奠基時期,其在上海和北京建廠,並收購了天津摩托羅拉晶圓廠;2004年~2015年是積累時期,中芯國際逐步投產,8英寸和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代工業務兼備;2015年至今是高速發展時期,2015年其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28納米量產的企業,實現中國大陸高端芯片零生產的突破,並分別在上海、北京、天津和深圳啟動生產基地的新建和擴建。2019年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第二代FinFET技術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目前,中芯國際在晶圓市場上排名第五,根據集邦最新數據,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圓市場上,台積電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為51.5%,其次為占比18.8%的三星,緊接著是格羅方德(7.4%)、聯華電子(7.3%)和中芯國際(4.8%)。

  在這一高度集中的市場上,台積電仍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5納米工藝已經量產,並在攻堅2納米。而格羅方德和聯華電子,面臨高昂的成本和技術壁壘,已經相繼宣布放棄研發7納米制程工藝。

  中芯國際還在持續投入,更廣的融資渠道也必不可少。2017年-2019年,中芯國際的研發投入分別為357607.78萬元、447090.01萬元及474445.66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72%、19.42%及21.5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