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志剛:科研人員應有強烈責任感
http://www.crntt.hk   2019-03-11 11:21:15
王志剛回答記者提問(中評社 徐夢溪攝)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11日上午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戰略規劃司司長許倞、政策法規與創新體系建設司司長賀德方、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就“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王志剛表示,科技本身就是雙刃劍,一項新技術、新成果帶來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特別是在應用領域發揮科技的擴散性、滲透性,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的,這就需要我們科研人員有強烈的責任感、科學精神、道德操守和科研倫理,當然還有遵守法律法規等方方面面的要求。

  被問及如何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王志剛說,任何主體及其活動都必須要有個好的環境,這個環境既是社會構建和營造的,更重要的是這些主體本身構建的。學風作風問題也好,還是倫理問題也好,都是如此。對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應該這樣看:

  第一,科技本身就是雙刃劍,一項新技術、新成果帶來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需要關注和避免出現壞的一面。所以,前不久我在接受部長通道採訪中說,要趨利避害。人類發展也是如此。比如,在遠古時期,雷電引發山火,害處是把山林燒了,破壞了人類生存環境。但是,當有的人把山火帶回家,用來加工食物,這樣就使人有更多的營養,促使人類比其他動物腦容量更大一些,身體更強壯一些,這就是趨利避害。像核的利用,原子彈對人類肯定是有破壞性的,但是進行核能利用,轉變成一種新的能源,就是有利的。今天的科技仍然有這樣一種趨利避害的要求。比如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它帶來的是在工具方面、在能力方面的進步和延伸,或者新的一種貢獻,但同時,生物識別,對你的聲音、對你的臉都看得清清楚楚,會不會有隱私問題?基因編輯也是,有利於更多了解我們自身。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實際上我們知道的還是很少,隨著技術發展,我們在逐步認識、逐步提高。比如說,2003年出現的SARS,讓我們有點手忙腳亂,現在H1N1、H1N9、埃博拉等病毒,一點也不比SARS威脅小,但是我們現在應對從容,這就是技術發展帶來的進步。當然,就病毒本身來講,我們既要研究它,又要防止它擴散,這又變成一個趨利避害的問題。

  第二,科研倫理和學風作風問題,非常重要。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特別是在應用領域發揮科技的擴散性、滲透性,還是有一些不確定性的,這就需要我們科研人員有強烈的責任感、科學精神、道德操守和科研倫理,當然還有遵守法律法規等方方面面的要求。一項科研活動該怎麼做,一項科技成果應用該怎麼做?科技部很關注,已經出台了一些規定,今後還要進一步研究出台相關制度規範進行引導、進行約束。要告訴和引導科學家從事科研活動應當遵守什麼樣的規範,轉化成果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使我們科技人員更加理性、尊重規律、敬畏法律,對於那些為了個人名利罔顧法律的行為要加以約束。同時,也希望新聞界和媒體朋友在這方面多做宣傳。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很重要的一點是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中評社報道組:徐夢溪 林艶 張爽 張心怡 後援記者:海涵 實習記者:錢盈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