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馬英九要“幹掉”王金平,也不全然是“私心自用”。“立法院”審查作為馬英九最大政績的《兩岸服貿協議》,王金平卻任由民進黨肆虐。其實,以國民黨當時佔有大多數議席的優勢,是可以強硬通過的,就像二零一六年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恃仗佔據“立法院”多數議席的優勢,強行通過對國民黨極為不利的“不當黨產”及“正義轉型”條例那樣。王金平拖而不決,馬英九當然“佛都有火”。因此,王金平在宣布參選“總統”後拋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就予人欠缺正當性及誠意的感覺。
文章說,王金平當然知道自己的“罩門”所在,因而出版《橋—走近王金平》,努力澄清自己不是“藍皮綠骨”,並討好馬英九,還試圖改變自己“喬王”的形象,型塑自己是“橋王”,既是溝通藍綠朝野的“橋”,也是遊走兩岸之間的“橋”。其實,王金平本來有機會做兩岸之間的“橋”,有心人士曾經安排他訪問北京,希望他能促進兩岸關係大步向前。但他卻矯柔造作,堅持要以“中華民國”“立法院長”的身份登陸,當然是塞礙難行。其實,就是馬英九,在與習近平會面時,也是以“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名義,難道他比馬英九的尊嚴更高乎?因而暴露了其“獨台”的內心世界。
昨日王金平幕僚的陣容,更令深藍選民存疑,因為當年李登輝“總統辦公室”主任蘇志誠赫然在座,而且據說是他的重要策士。可見王金平仍是不知諱忌,也不顧大陸方面的感受。當然,王金平可以“包容藍綠”來解釋,因而新黨副主席李勝峰也是其主要幕僚。這就讓人奇怪,兩個意識形態極端對立的人物,如何在王金平的“橋”上講和諧,說不好會“火星碰地球”。
現在王金平還是遵循國民黨初選的機制參選,但黨員投票與民調“三七開”的安排,對王金平極不利。因為在佔七成的部分,有利於民調較高的朱立倫;而三成的部份,國民黨有八十九萬黨員,其中二十一萬是終身黨員,亦即“鐵票部隊”,肯定不會投票給他;而其他黨員的投票意欲卻不高。因此,王金平可能過不了黨內初選這一關。
在此情況下,有人放風說,王金平將會脫黨參選。倘此,就必將令國民黨錯失此次奪回政權的機會,歷史責任擔當不起。
因此,也有人猜測這是曾經揚言只能當“正總統”的王金平,“以退求進”之機,最後還是組成“朱王配”,互補長短。但也只能是當“副”的了,在形勢比人強之下,七十八歲的王金平的“最後一戰”,也就顧不了“正副名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