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0日電/8月18日,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去世的消息從日內瓦傳出,全球各地的人們紛紛表達哀思。在世界眼中,幾乎在聯合國度過整個職業生涯的安南是一個為了“共同的人道精神”而不懈努力的政治家。
“在許多方面,科菲·安南就是聯合國”,“他從未停止過努力,為《聯合國憲章》的價值賦予生命”。現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話道出了人們共同的感受。無論是穿梭於種種熱點問題現場,為和平爭取希望,還是推動制定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將改變帶給被遺忘的角落,安南都是“國際公務員”的最佳代名詞,激勵著全球年輕人為人類共同未來而努力。
從1962年進入聯合國以後,安南先後在多個部門工作,直至成為出身聯合國工作人員行列的第一位秘書長。40多年的聯合國工作生涯讓安南對於世界的互聯性有了更深體會。他說:“相比歷史上任何時候,今天我們的命運都更加緊密相聯。只有共同面對這一點,我們才能共同駕馭我們的命運。我的朋友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聯合國。”
擔任聯合國秘書長之時,安南對自己的任務有著清晰的認識,那就是為後冷戰時代聯合國的發展找到一個明確方向。從國際關係史的視角看,《聯合國憲章》寄托著為整個國際體系帶來“質變”的遠大理想,其要義是讓規則真正成為各國相處之道。然而,冷戰兩極格局讓聯合國初心難守,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長期遠離現實。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安南在其文章《我們多麼羨慕世界杯!》中感慨:“世界杯是公平競技運動,每個國家都有平等參與機會。”當歷史走到世紀之交,多極化趨勢不斷顯現,聯合國作用隨之凸顯。格局的變化讓安南成為“最活躍的聯合國秘書長”。
2006年12月,安南以聯合國秘書長身份發表最後一次演講。他說,要想實現目標,“我們只能通過多邊體系展開共同行動”。堅守多邊主義,或許正是安南對於國際體系真正走向規則時代所作出的深刻思考。“一位富有遠見的多邊主義倡導者”,安南逝世後,聯大主席萊恰克在聲明中作出如是評價。
從這個視角看,不難理解為什麼安南說自己最大的遺憾是未能阻止伊拉克戰爭。無論是法理還是現實,伊拉克戰爭都是違背《聯合國憲章》精神的。2004年9月,安南對英國廣播公司的一席表態瞬間傳遍世界——“從我們的觀點看,從《聯合國憲章》的觀點看,(這場戰爭)是非法的”。在安南看來,伊拉克戰爭真正的問題出現在“第二天早晨”——“轟炸過後,我們醒來時將面對一個怎樣的伊拉克?整個地區將發生什麼?軍事行動將帶來怎樣的後續影響?”
遺憾的是,當安南與世界告別之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風愈吹愈烈,在聯合國平台上,“退群”屢屢成為熱點新聞。正因為如此,人們更有必要重溫安南的智慧——“有些時候,共同利益正是國家利益。”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