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奇昌。(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9月24日電(記者 黃筱筠)針對兩岸情勢,民進黨終身黨員、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我們期待疫情緩和後,兩岸可以重啟可定義、可操作的議題,例如防疫經驗交換、包括疫苗等生技合作,或是重新恢復小三通、互訪。現在兩岸航線航班減少,希望未來兩岸航線可以重啟,未來這一兩年兩岸需要重啟交流,政治交流可能有點困難,但是功能性、事務性、可操作性交流是必要。但他認為台灣也要在未來3年到5年提昇防衛能力。
洪奇昌1951年生,民進黨創黨18人工作小組成員,曾任第一至第六屆“立委”、前“國民大會代表”、海基會董事長。曾長期擔任新潮流系總召集人,為新潮流系的創始元老之一,2016年3月底被新潮流系除名,現任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他非常惜情,辦公室仍掛著已故創黨戰友江鵬堅、陳定南、盧修一等人的照片。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上周初審通過《台灣政策法》草案,法案內容提及以無償方式在2027年前軍援台灣65億美元,是否代表2027年是兩岸開戰最可能時間點?洪奇昌分析,他不覺得美方是這樣認定,雖然2027年有特殊含意,是敏感時間,這一年是中國大陸建軍百年,要跨入二十一大,這個敏感時間點美中台都在做兵推,但他不覺得美方是這樣認定。因為從習近平2017年在十九大報告時所說「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可以知道中共對自我戰力的評估,並非在2027年就能達成軍改的進度目標。不論美中兩國的戰略佈局如何,台灣也都要在未來3年到5年提昇防衛能力。
他表示,《台灣政策法案》強化美台防禦關係的履行,未來5年從2023年到2027年,美方會提供無償軍事援助65億美元,美方擔心這幾年的台灣軍事防衛比較弱,這筆軍援逐年增加,相對增加中國動武的成本,希望台海穩定,也是希望起威嚇作用,避免2027、2035兩岸軍事實力失衡,讓中國大陸單方面嘗試改變台海現況的風險提高。
他表示,《台灣政策法案》還是在美方一個中國政策、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架構之下,美國希望透過表態與實質支持台灣,穩健處理兩岸關係。美國從戰略模糊往清晰走,主要是對應大陸作為,以避免北京升高兩岸態勢,這是美國思考的方向;美國為維持現況必須對應中國大陸的動作做出反應,中國大陸也必須基於維護台海穩定有所回應。
他提及是,台灣2024選出的領導人都應當要一方面壯大台灣、團結台灣,壯大台灣,例如經貿能力、科技資源、軍事防衛能力,不只是軍事,還要配合經濟實力、人力資源提昇等;第二方面,要擴大我們跟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基於共同民主、自由價值強化與盟國之間合作關係;第三在兩岸方面,要了解、要維繫“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要以審慎態度延續蔡英文的兩岸關係底線,以“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樣的“憲政”架構下進行兩岸溝通關係,不冒進、不挑釁來處理兩岸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