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東京:怎樣研判經濟形勢
http://www.crntt.hk   2021-09-28 06:45:24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有個現象不知讀者是否注意到,時下經濟專家在分析經濟形勢時,所用方法皆大同小異:首先根據GDP增長率對經濟形勢作總體判斷;然後再分別用“消費、投資、出口”的數據與上年對比,要是今年增長速度高於去年同期,就認定經濟形勢向好;反之,則認為形勢不樂觀。

  回想起來,當年我讀大學時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學生也是這樣聽,而且也不見學界對此有何異議。想來也是,那時候剛改革開放不久,中國經濟正處於“起飛階段”,而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到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要比1980年翻兩番。在那樣的背景下,根據“增長速度”研判經濟形勢,當然無可厚非。

  然而今非昔比。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常態,同時中央提出要“穩增長”。讀者應該記得,在此之前中央強調的則是“保增長”(保增長率8%)。從“保增長”到“穩增長”,這一變化所釋放出的信號,是不再追求高速度,而要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質量。

  特別是最近幾年,這方面的信號已越來越強烈。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現階段,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征是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並強調新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帶領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跨越的新階段。

  於是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在高速增長階段,我們根據增長速度研判經濟形勢,那麼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應該怎樣分析經濟形勢呢?不知讀者有何高見,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不能再用過去的老辦法。因為無論GDP增速還是投資、消費、出口的增速,皆是數量指標,並不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

  我曾撰文說過,GDP增長率高低並不代表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GDP增長率與經濟形勢不可以劃等號,不能說增長率高,形勢就好;也不能說增長率低一些,形勢就不好。事實上,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增長率放緩在所難免。如西方工業七國,他們在經濟起飛、向成熟推進以及高額消費階段,皆保持了較高增長率;而進入追求生活質量階段後,增長率卻明顯放慢,且無一例外。

  再往深處想,用“投資、消費、出口”的增長率判斷經濟形勢其實也不可取。從經濟學角度看,“投資、消費、出口”皆屬於一定時期的支出。支出增加,並不保證收益就一定增加;有些時候,支出增加反而可能令收益下降。個中原因,是因為支出增加後收益能否增加,要受諸多條件的約束。此點重要,讓我分別解釋:

  關於投資與收益。經濟學有一個基本規律:“投資邊際收益遞減”。意思是,如果其他條件不變而增加投資,新增投資與新增收益的比率會不斷下降。舉個例子:某企業大規模增加了投資,產出也會隨之增加,可若市場需求未增加或者產品適銷不對路,結果形成大量庫存。倘如此,投資增加後利潤不會增加,甚至可能虧損。

  關於消費與收入。一般地講,消費支出要由收入決定。這是說,一定時期消費支出增加,表明同期居民收入在增加。但這並非鐵律。比如發生通脹後,消費支出增加也許是消費品漲價所致,而非收入增加;而有了消費信貸後,人們貸款買車買房,消費增加也不代表當期收入增加。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