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自立自強的中國支撐
http://www.crntt.hk   2021-01-02 09:24:44
  中評社北京1月2日電/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各行各業碩果累累,科技創新更是喜獲豐收:北斗、天問、嫦娥、九章、奮鬥者……每一個響亮名字背後,都凝聚了中國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奮鬥。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的八大重點任務時,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排在首位,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發展大局的根本支撐”。

  這既是對中國科技創新已有成績的高度肯定,也是對中國科技創新未來發展的深切期許。

  (一)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危機,加速了世界走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有人說,疫情對世界造成創傷之重,對世界局勢變革影響之大,不亞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要歸功於黨中央的科學決策、各級政府的堅定行動、全國人民的團結奮進,也離不開科技戰線的拼搏奮鬥。

  科技對“戰疫”的支撐是貫穿始終的。

  疫情初顯時,我國科研團隊率先發現新冠病毒並明確其為本次疫情病原。世界衛生組織對此高度評價稱:“用創紀錄短時間甄別出病原體”。

  疫情發生後,我國科技、衛健等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確定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組織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我國在不到一周時間裡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並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向全球共享;實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先後推出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篩選出“三藥三方”等臨床有效的中藥西藥和治療辦法;一批智能製造企業迅速轉產,快速提升防疫物資產能;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12月2日,我國有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5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是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疫苗品種最多的國家,在全球新冠疫苗研發中處於第一方陣。

  不僅如此。10天建成武漢火神山醫院、12天建成雷神山醫院、24小時搶建方艙醫院、全國大中小學生開通網上課堂、健康碼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一個個“中國奇跡”創造的背後,是一體化建造、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的強力支撐。

  (二)

  中國科技不僅使我們頂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册的答卷,而且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完成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壯舉。

  這一年,我國在基礎前沿和戰略必爭領域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全球衛星導航領域不再只有美國的GPS一枝獨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目前已飛至1億公里以外,邁出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過96.5%;嫦娥五號至九天攬月掘“土”而歸,中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采樣;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成功構建,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