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要實現這一目標,在今後的15年裡就要集中力量、精准施策,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最根本的是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完善國家創新體系。
發揮制度優勢為核心技術創新夯實基礎
表面上看,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是獲得一大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實質其實是各行各業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是科技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根本性提升。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不僅需要意志、信心和勇氣,更需要知識、智慧和思想。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科學技術形態表現出來的知識和智慧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最具革命意義的巨大力量。當今時代的生產工具和生產對象普遍具有規模巨大、要素眾多、結構複雜、功能多元、聯繫多樣的特點,對它們的認識和創造都不是憑借人類自身的觀察器官和肢體器官所能完成,必須依靠極其複雜的人工中介系統或人工智能系統,而這些系統都是最新高科技知識的複雜集成。學習、掌握和運用當代最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是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堅實基礎。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已經形成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和強有力的社會運行機制。國家掌握和支配著規模龐大的國有資本,這一巨量資本可以適應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根據科技創新的特點,去支持那些投資規模大、投入周期長、投資風險高而直接經濟效益低但符合產業和國家發展公共需要和民族發展長期需要的領域和項目。這將從根本上保障國家戰略科技事業的發展和戰略科技力量的積累,為創新驅動提供強有力的資源保障。此外,政府還具有重大創新活動的規劃、組織、配置、協調能力,能在全社會範圍內,動員力量,集中資源,舉辦市場力量難以完成的大事、難事。
有中國特色創新理論的引領和支撐。中國的理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總結概括了創新的基本規律和運行模式,創立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用中國話語體系建構的創新理論與方法體系,為新時代創新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武裝和方法支撐。
有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的新型舉國體制。當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產力系統的要素眾多和聯繫極度複雜,這對生產、科研、教育、服務等相關方面的協作配合提出了極高要求。在這種要求面前,需要組織和動員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力量。獨具特色的中國新型舉國體制則能夠形成國家規模的資源組織和活動組織能力,以完成大系統甚至超大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有力保障和服務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