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加快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商品和資源有效集散、高效配置、價值增值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硬件和軟件建設,發展流通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分工深化、交易擴大、供需互促、產銷並進、效率提升的經濟良性循環。
第二,加快完善科技和產業創新體制機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高質量實體經濟供給能力,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從產業體系角度看,一個突出問題是實體經濟產業與虛擬經濟產業發展不平衡,經濟“脫實向虛”趨勢明顯,金融業和實體經濟產業之間資金循環仍存在堵點和淤點;從產業鏈角度看,中國高技術產業鏈和高附加值產業環節占有不足,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亟待提升,在“工業四基”上存在著大量“卡脖子”問題,極大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穩定性。
針對上述制約問題,需要通過深化科技和產業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共性技術、前瞻技術和戰略性技術的研究,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完整的創新體系,努力修補創新鏈,彌補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之間的創新鏈缺失,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二是深化產業創新體制改革,建立產業基礎能力評估制度,分析創新鏈、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分布,在生產製造層面圍繞“工業四基”集成要素、優化流程、培育人才,完善試驗驗證、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信息服務等基礎服務體系。構建開放協同產業創新網絡,有效發揮中小企業在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作用。三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支付結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直達各流通環節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四是把握智能化、高級化、綠色化和服務化的產業轉型升級方向,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收入分配制度,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
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決定了居民消費能力,進而影響著國家的內需消費潛力。如何合理調節城鄉、區域和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水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不合理收入,都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完善內需體系、暢通中國經濟循環在收入分配領域的重要要求。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堅持和不斷完善。一是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關係,保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二是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導向,積極拓展就業渠道,鼓勵創新創業,切實提高居民就業水平和質量,做好“穩就業”各項工作。三是積極拓展居民投資理財渠道,健全通過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獲取報酬的市場化機制。四是繼續推進減稅降費,尤其是在不明顯減少穩定宏觀稅負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稅降費,加大對居民收入的減稅、退稅力度,適度提升個稅起徵點和最低工資水平。五是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機制,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水平。
第四,加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挖掘國內消費潛力,在新型城鎮化中加快消費轉型升級、塑造新型消費體系。
國民經濟循環中的最後環節體現在消費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為直接的體現也是居民消費。消費體系無疑對於擴大內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具有最終牽引效應。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後期和城鎮化中期階段,居民消費快速轉型升級。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使得居民消費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但是線上線下融合趨勢加強,數字化消費迅速擴張。然而,長期以來制約消費體系轉型升級的體制機制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嚴重抑制了消費的轉型升級。
推進消費轉型升級、塑造新型消費體系,一是要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釋放巨大的消費潛力;二是要構建政府自身消費與社會性消費、公共消費與居民消費、公共消費與公共投資三方面平衡的消費體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尤其重視教育、醫療、社保和就業等方面的公共支出,為持續釋放居民部門消費需求創造條件;三是要加快新型消費基礎設施建設,多措施大力促進消費數字化轉型,一方面繼續促進網上購物等新型商業業態的發展,另一方面借助“新基建”,不斷開發新的網絡消費形態和服務場景;四是要加快完善有利於新型消費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為消費者營造放心消費、敢於消費的制度環境,抑制房價和居民杠杆率的繼續上漲,積極推進消費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優化市場監管機制,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實現信息共融共享,推動消費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