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10月21日,2020年金融街論壇年會在北京開幕,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負責人出席并發表演講。據點金工作室梳理,這場會議釋放了以下普惠金融信號:
“實現金融的普惠性目標還需要做許多工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決定了我們的金融必須面向億萬人民群衆。“我國基本金融服務已覆蓋99%的人口,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達96.6%。全國人均擁有8.06個銀行賬戶、持有6.01張銀行卡,農村開立的個人結算賬戶占全國40%。三分之二的中小微企業,數以千萬計的個體工商戶和普通農戶,都能够獲得銀行貸款。政府出資或補助的各種醫療和健康保險已經覆蓋全部城鄉居民。這些績效放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但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實現金融的普惠性目標還需要做許多工作:
——必須堅定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發展大型超大型金融企業,也要培育中小型金融機構。既要有綜合經營的一站式機構,也要有特色化的專業機構。不同類型的金融主體堅守定位,取長補短,相互競合,共同構築茂盛的金融森林。所有金融機構都要抓緊數字化轉型,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我們服務大衆的本領。
——深化金融機構的內部治理改革仍然十分緊迫。我們必須正視已經暴露的風險隱患和違法違規問題,堅決懲治貪腐分子,盡最大可能挽回國家和人民的損失。無論大中小金融機構,包括城商行、農信社、信托公司和租賃公司,都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關鍵是強化公司治理結構,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嚴格選配忠誠、專業、廉潔、務實的高管人員。
——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監管,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領域。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努力成就員工的事業願景,扎根城鄉社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高金融服務可得性,通過科技賦能,降低服務成本,使廣大人民群衆能够均等占有金融資源,享有優質金融服務。實現這些目標,從根本上都符合為股權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的需要。
——金融機構要發揮專業優勢,做好財富管理,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實現人民群衆財富的長期保值增值。要防止風險外溢,維護金融市場穩定,增進社會福利。在防災救災、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也要主動作為,發揮表率作用。
“探索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養老、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在內的養老保障“三個支柱”。“第一支柱已覆蓋近10億城鄉居民,但第二支柱卻規模很小,第三支柱長期處於起步階段。”郭樹清表示,與許多國家相比,我國第三支柱發展較為緩慢,占比過低,對養老的支撑明顯不足。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金融業可以,也應該能發揮重要作用。
郭樹清指出,發揮金融優勢,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障,可以有效緩解我國養老保險支出壓力,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養老需求。同時,也可集中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模式,成為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重要力量,從根本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滿足基礎建設和科技創新的資金需要。
“當前我國居民金融總資產已達到160萬億元,其中90多萬億元為銀行存款,而且絕大多數低於一年期限。可轉換為終身養老財務資源的金融資產,規模十分龐大,優勢非常明顯。”郭樹清談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時表示,總的方針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抓現有業務規範,就是要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融產品標准,清理名不符實產品。另一方面是開展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等。“我們將選擇條件較好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參與,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鑒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探索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確保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40%”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我們必須科學把握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關系,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更好結合起來。”會上,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梁濤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負增長4.4%,而中國經濟增長可達1.9%,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
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梁濤表示,銀保監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確保了疫情期間基本金融服務和關鍵基礎設施穩定運行。實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已對超過3.7萬億元中小微企業和外貿企業貸款本息實施延期。提供疫情防控、複工複產專項信貸支持超3萬億元。同時多措并舉支持穩企業保就業。9月末,民營企業貸款較年初增加5.4萬億元,同比多增1.6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4.8萬億元,同比增長30.5%。前三季度,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較去年全年下降0.82個百分點。此外,在發揮保險保障功能上,前9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9989億元。對受洪澇災害影響嚴重地區發放災後重建貸款1833億元,保險賠款55億元。
談及下一步,梁濤表示,包括確保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高於40%。落實“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要求。大力發展科技保險、專利保險。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開發更多生態環保領域信貸保險產品,助力打贏脫貧攻堅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引導大型銀行下沉服務中心,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推動中小銀行、理財、信托、保險等重點領域改革實現突破。
“金融科技在賦能鄉村振興方面將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金融科技在賦能鄉村振興方面將大有可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2020金融街論壇暨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上發表講話時如是說。
具體將發揮哪些作用?對此,範一飛表示,在提升農村金融普惠化方面,要加強惠農金融服務點與益農信息社、電商服務站等融合共享,運用移動金融APP、開放API等手段拓寬服務半徑,打造“跨金融機構互通、綫上與綫下打通、金融與公共領域融通”的服務新渠道,因地制宜豐富特色化、綜合化涉農金融服務和產品,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
在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上,要借助移動物聯網、衛星遙感、圖像識別、電子圍欄等技術,加強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等農業“活體”動態跟蹤,促進農業產業鏈數據自動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讓“動產”轉換為“不動產”,推動資金流、物流、商流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產業和上下游企業融資可得性。
同時,還要推動農民公共服務便利化,探索綫上綫下一體化的農村繳費模式,實現水、電、燃氣等公共事業繳費一站式辦理,推動社保服務激活、就醫結算、交通購票等公共服務數字化轉型,實現“多項服務只跑一次”,讓農民享受更優質便捷的服務體驗,助力打通智慧政務“最後一公裡”。
此外,在促進鄉村建設數字化上,要針對農民“數字足跡”缺失、農業跨領域數據融合不足等問題,基於多方安全計算、同態加密等技術推進涉農數據共享,利用數字化手段完善農村信用信息體系,為農戶授信策略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數據源,提高信用體系覆蓋面和應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