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接受媒體採訪。(中評社 倪鴻祥攝) |
|
“群體健康研究群抗COVID-19”說明記者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8月4日電(記者 倪鴻祥)台灣近日接連出現移工、留學生、比利時工程師確診的案例,引發各界要求對所有境外移入者都做篩檢(普篩)的呼聲。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上午受訪表示,政府不能只考慮單一國家或單一區域,而應對境外移入的高風險及容易接觸的人口密集國家或地區做核酸篩檢,而非一般講的普篩。
陳秀熙與台大醫師陳世英,上午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舉行“群體健康研究群抗COVID-19”說明記者會,就台灣近期接連出現外籍人士包括東南亞移工、日本留學生,以及比利時工程師確診的情況提出建議。
陳世英建議,當前防疫必須做風險分級、檢測,且考量到疫情可能在國際間延續一、兩年,民眾對新生活戴口罩、勸洗手、酒精乾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還是要執行。
外界以比利時工程師入境後在台停留時間較長,因此出現對入境者全面篩檢的呼聲。
陳秀熙表示,公衛醫療是做政策及臨床分析說明,但決策在政府及民眾手上。比利時工程師這案例有三種可能,一是境外進來就已感染,二是進來後被先進來的境外感染者感染,三是本土個案感染。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以第二種可能性最高,因為他跟外籍人士接觸的機會最高,所以台大公衛一直呼籲,對於境外移入高風險的國家或地區應該要做核酸檢測。
陳秀熙說,台灣現在必須思考,這些有可能在社區潛在感染的個案會不會對台灣造成群聚感染的現象,如果等到疫情上升時再做的話就為時已晚,再多說也沒用,所以應對境外移入的高風險及容易接觸的人口密集國家或地區做核酸篩檢,而非一般講的普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