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賣還是不賣?
多年篤信房地產投資並因此獲取超額收益的高女士,開始陷入焦慮。往年的投資公式似乎“失效”。在這個本是房地產金九銀十的上漲期,北京的二手房價格連續下降了8個月。
名下擁有六套房產的高女士,不知手中的房子是去是留?賣的話,價格很難達到自己的心裡預期;不賣,近十萬的月供令其倍感壓力。
浸淫金融行業多年的李林(化名),當下的迷茫也不亞於高女士。一直把資產放在金融產品中獲益的他,如今擔心找不到有效的財富保值增值通道。“少量私募權益類基金,加之銀行理財、債權型基金以及保險,有更好的建議嗎?”在談到資產配置時,李林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後,又把問題拋給了記者。
似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比現在更讓人迷茫。“房住不炒”的調控政策下,房價單邊上漲被按下暫停鍵,經濟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人們都在期待一個“新經濟”接棒的時間點;儘管不少金融機構業績報告中大談投資收益,但大盤至今仍在3000點下艱難地攀爬,投資者立於股市之門,窺探是否有機會。房市和股市之外,基金、債券、理財產品、甚至是貴金屬產品,經歷過一波波浪潮過後,似乎並不能吸引人們長久的關注。
同為金融專業畢業,李林的同學們遍布在銀行、證券、基金等各個金融行業,且在年過四旬後,大多已走上管理崗位。作為一家金融企業的高管,李林直言自己是個保守派。
就在前兩年,李林曾經覺得他們在投資上“路子很野”,膽子也大,因此獲得的財富效應也比較可觀,車子品牌和房子面積外,最為明顯的區別是自家孩子上公立學校,而不少同學家的孩子在讀國際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