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道,一個舉重運動員,最開始只能舉起50公斤的杠鈴,經過訓練,最後可以舉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過我的努力、通過全中國13億多人民勠力同心來擔起這副重擔,把國家建設好。我有這份自信,中國人民有這份自信。
青年習近平的家國情懷,為我們詮釋了何為矢志不渝、何是堅定信仰。“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從很小的時候就在習近平的心中扎根,也在他從政的點滴工作中踐行著。
今年4月, 習近平複信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奈爾斯高中學生,信中提到,“我的工作是為人民服務,很累,但很愉快。”
“艱難困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遇事處變不驚、知難而進
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文章中提到,艱難困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這個對人的作用很大。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
在梁家河窑洞裡,習近平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當時在習近平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動。書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為了磨煉意志,甚至睡在釘板床上,扎得渾身是血。那時候,習近平覺得鍛煉毅力就得這麼煉,乾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就出去摸爬滾打,下雨的時候去淋雨,下雪的時候去搓雪,在井台邊洗冷水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