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前國務院朝鮮事務特別代表尹汝尚今天說,從朝鮮連日的言詞威脅來看,“特金會”取消其實有跡可循,特朗普心裡應也有數。東北亞局勢重回原點後,學者擔憂,美國角色恐受限。
美國總統特朗普接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見面邀約以來,尹汝尚一直是支持特朗普作新嘗試的一派,而這位外交體系出身、和朝鮮打交道經驗豐富的韓裔專家也相當務實,不斷提醒特朗普團隊,如果只想著要朝鮮達成“美國標準”的非核化,而不付出任何代價,那“太不切實際”。
中央社報道,特朗普在當總統前曾說過這句名言:知道何時離開談判桌,也是“交易的藝術”。而他選在朝鮮摧毀核試驗場後宣布別見了,還說是因為朝鮮不斷展現憤怒與敵意,但其實早在上週,已有跡可循。
白宮資深官員在下午的背景說明會上證實,上週要和朝鮮就峰會溝通,對方就開始已讀或不讀不回,美方依約定派人去新加坡要召開行前會,但等了又等、卻被放鴿子。
資深官員還數落平壤才該為峰會開不成負責的罪狀,包括原本答應會讓核專家進入朝鮮,見證摧毀核試驗場,但朝鮮“沒兌現承諾”;官員還說,美國一直以來對半島非核化的立場就是朝鮮要採取完全、可驗證且不可逆的非核化(CVID),平壤怎能在最近幾週又變臉說美國的要求太過分,美國立場一向清楚、沒改變。
尹汝尚就說,兩位元首其實都想見對方,但越到見面、也越了解雙方分歧有多大,兩個人都清楚,如果最後真在新加坡見完面、卻得不到各自想要的,兩個都會看起來像“傻瓜”。如今,“相見不如遠遠想念”,看來成了兩人在政治上最好的安排。
儘管雙方對非核化有歧見,但對打造自己的政治資產,兩人卻都各有雄心壯志。
金正恩希望取消制裁,帶領朝鮮拚經濟,成為走向國際舞台的正常國家,這也成就他個人超越父祖輩的心願;特朗普想一舉達成半島“非核化”,每當談到得諾貝爾獎更喜不自勝,更關鍵的是,若能成就過去美國總統都做不到的會面,這個政治成就足以讓他自認偉大。
然而,沒先累積互信、更遑論要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半島局勢真能如特朗普所說,“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我們兩人(特朗普與金正恩)的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