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長通道”現場媒體雲集(中評社 郭至君攝) |
對推動央企強化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張玉卓表示,“我認真讀了關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這一段,講了三個層次,第一個講產業鏈,第二個講了產業的提升,特別是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個講了數字創新。新質生產力這個理論,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原創性成果,我們也在學習領會和實踐過程當中。我理解,主要還是要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創新和質優是重中之重。我也想用三個字來講今後中央企業怎麼樣發展。第一個是‘源’,技術源頭;第二個是‘升’,產業升級;第三個是‘態’,產業生態。”
首先,技術要有來源。應該說,這些年中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投入,剛才陰部長跟大家介紹,全國的研發投入去年是3.3萬億,其中中央企業的投入是10660億,接近全國的1/3,我們的研發投入強度,如果以增加值來計的話,是10.2%,全國是2.64%。所以說,中央企業在研發投入上是不遺餘力的,相應的也有很多標誌性成果。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點到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講到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技術,這些都出自中央企業,這些是多年布局的結果,未來一定要更加強化自主創新,加大投入。對中央企業來講,要做到“頂天立地”。“頂天”方面,中央企業做的是比較好的,大量的大科學工程、大的一些成果都出自於中央企業。但是在“立地”,特別是在底層技術、根技術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去年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中央企業投入了600億,占研發投入比重接近6%,但這還是不夠的。我們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力度,特別是加大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投入。對於技術源頭,中央企業要堅持開放創新,不能關起門來,要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中央企業在國外一共有330家研發中心,同時也要和國內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頭部民營企業和創新型民營企業建立合作關係。要通過開放創新和自主創新,真正把“頂天立地”立起來,這是解決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源頭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