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5日電/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近日,中國證監會指導證券交易所出台加強程序化交易監管系列舉措,上交所及深交所隨後分別發布相關通知,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
量化交易實際上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十多年前“互聯網思維”一詞正火熱的時候,量化交易這種技術已經被某些機構或專業操盤手使用。量化投資並不神秘,而實踐也證明在複雜多變的資本市場中,量化交易不是常勝將軍般的存在,否則量化交易的相關工具早就實現了全民化。
近三十年前,股市的造富神話吸引大量股民入場,與此同時一系列炒股書籍蜂擁上市,它們告訴讀者股市有規律可循,比如可以通過K線、日線、成交量等指標,精準判斷股票後期的變動。於是,這些書很快成為了長居“暢銷榜”前列的書籍,儘管有許多股民認真學習,但最後能夠通過炒股賺錢的股民少之又少,倒是這些書籍的編者們大賺了一筆。
現在復盤,可以發現所謂炒股的“鐵律”“秘籍”“寶典”,是當時編者們根據已上漲股票的主要特點,總結出來的一部分規律,這些規律放在今天便是“大數據”。這類總結出的經驗、規律,並不具備普遍性,只能在某種特定形態、特定區間、特定指標等都恰好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
量化交易就是遵守這些指令進行操作,因為它沒有感情,所以不會受心理影響;因為它不會手抖,所以不擔心會出現“烏龍指”。與傳統操作不同的是,量化交易可以每秒鐘完成數百次操作,別說普通人,連超人都難以做到這一點。但即便量化交易的指令再厲害,也只是針對某一行業或某類股票,在某一段時間、符合某些指標的情況下的交易,如果股市單邊上漲或是下跌,量化交易就缺少了用武之地。
例如,筆者常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在一個資本市場中,所有交易都採用同一種策略,那麼這個交易是否還會發生?當策略認為某只股票將上漲時,因沒有賣方賣出股票而無法發生交易;同理,當策略認為某只股票將要下跌時,不會有任何買方做出買入指令。因此,想要量化交易發揮出其作用,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市場有明顯的波動情況,便於高頻交易操作;二是需要資本市場有大量的中小投資者,便於高頻交易後的“割韭菜”;三是市場急功近利,例如短線交易多、價值投資少的狀態更利於量化交易。
很顯然,當前的A股市場格局是機構投資者少、散戶投資者多,這種格局極容易被量化交易所利用。看似活躍的成交數據,也許並不是投資者交易的結果,而是量化交易左手轉右手、右手轉左手的交易。量化交易不是洪水猛獸,但使用量化交易的人或許會別有用心。若是量化交易廣泛開展,那些持有限售股的企業高管,大可將自己持有的股權質押給量化投資機構,接著雙方通過量化交易不斷收割公司投資者的血汗錢,既符合限售股的要求,又能活躍公司的成交量,同時還能將收割的收益快速變現,他們何樂而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