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分化與大轉化:走向更大分裂的朝鮮半島
http://www.crntt.hk   2023-01-14 13:07:54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2022年的朝鮮半島,出現了四種令人不安的現象,如泛軍事化、泛陣營化、政治極化,對華關系也由此出現了新的轉化。無論是韓國還是朝鮮,2022年都在國際戰略的變化中做出了明確的選擇。

  整體來看,影響朝鮮半島局勢發展的因素中內因外因俱備,美國因素是最大動因、變數與動力,中美關系決定了韓國的選擇方向與力度,韓國與朝鮮的政局走向則確定了朝鮮半島戰略抉擇的能動性可能。

  朝鮮動作頻頻,含義豐富

  2022年是金正恩真正創建自己政治符號的元年。朝鮮的軍事行動成為2022年最具特征性的事件,而這種泛軍事化的舉動本身就成為2022年的朝鮮半島確定路徑的依據。

  朝鮮經歷并挺過了前所未有的封國之難與突如其來席卷全國的類新冠肺炎“熱病”,經過多次內部整飭形成了穩固的內部局面。朝鮮提出了“人民第一主義”以整合國家力量與民心,明確了金正恩作為領袖的作用,由過去追隨、模仿并利用前代領袖的蔭澤,到主動創造屬於自己的政治合法性符號,注重經濟建設。

  對外來看,朝鮮冷靜觀察并精准出手,以極小代價撬動局勢發展并成為轟動性的博弈手——在政治外交上堅決站在中國一邊,以圖突破長久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困局。在軍政安全上精准出手承認烏東兩共和國地位,軍事上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并有意通過閱兵與核武器小型化前階段必須的爆轟試驗等行為,將朝鮮半島問題的主導權牢牢抓在手中。

  俄烏衝突及其進展導致朝鮮對核的態度出現逆轉性變化,棄核對於朝鮮而言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任務,遭遇到極大的困難,大國如何在新的條件下發揮作用成為關注的焦點。而因此導致的東亞甚至全球核態勢,對待核的態度出現了完全不同的變化,導致了韓國和日本國內擁核的聲音在提升。<nextpage>

  外交上,金正恩的重點在於聯華俄、對抗美國、封鎖韓國。交好中國與俄羅斯,當然是要打造有利於朝鮮的外部國際環境,增加與美國對抗的籌碼,包括承認烏東幾個州加入俄羅斯等,對中國的各種政治與外交活動發表無限制的支持。而對於美國,則直接以超強硬對強硬,毫不退讓。同樣,對於韓國,朝鮮更是敢於下重手,不僅語言上“辱罵”,更是敢於直接通過軍事對抗來徹底切斷與韓國的交往。

  戰略上看,金正恩將過去的“朝鮮民族第一主義”修正成為“朝鮮人民第一主義”,這一改變也顯示朝鮮對韓國的看法發生了改變,政治心理上的“兩國論”使朝鮮直接將韓國定性為“敵國”,朝鮮切斷了與韓國的直接聯系,清理諸如涉韓機構和韓國在朝鮮的設施,明確歸口金與正指導,直接指出韓國對於朝鮮“熱病”的投放責任,警告韓國政府不得對朝鮮進行挑釁行為,否則將面臨“毀滅性打擊”甚至“全滅”。出於對保守勢力重新執政的擔憂與試圖馴服的衝動,朝鮮在韓國大選後就啓動了一系列的導彈試射、炮兵演練、空軍百架戰機南下飛行演訓等涵蓋朝韓分界綫從西向東的一系列軍事行動。

  朝鮮還對核政策進行了明確化。對於核使用條款的明確化,顯示出朝鮮在用中美俄等核大國的核理論來武裝自己。無論美韓等是否認可朝鮮核力量的發展程度,朝鮮在核力量體系的描述上已經逼近“核大國”目標,包括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建設等。僅導彈試驗一項,朝鮮就先後進行了空基、陸基、海基、潛射等多種試射,甚至進行了水庫的首次水下潛射導彈試驗,以展示朝鮮導彈的生存能力,也展示了能够打到美國本土的“遠程投射”能力。

  此外,朝鮮還啓動了部分核設施的運作,進行了小當量的高爆試驗,并進行了載具搭載試驗。而與此同時,包括金正恩本人及其胞妹金與正在內的朝鮮政治、軍事與外交主管領導也都紛紛發表講話,嚴辭抨擊、駁斥韓國與美國,切斷了與美韓的一系列聯系,并聲言將進行“毀滅性”的打擊。無疑,朝鮮試圖通過有節奏的、帶有高度軍事目的的動作,向美韓展示“以超強硬對強硬”的強烈意志。<nextpage>

  韓國政治極化做出戰略抉擇

  韓國過去一直是中美競爭中的“搖擺國家”,戰略上自詡“中堅國家”(或“中等強國”),戰術上奉行“經中安美”(即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行動上運用戰略對衝“吃兩邊”。在美國新的東亞盟伴體系中,韓國發揮著重要作用,是軍事、金融、政治、經濟、科技的總切口,圍堵中國的關鍵節點,中國影響力外溢的最可能方向,中美鬥爭中可能短兵相接的連接點。

  改變韓國左右力量對比成為美國的首要目標。美國激活、動用了外交、政治、金融、情報、軍事、科技等資源改變了韓國的政治版圖,確保了保守勢力歸位,避免韓國在圍堵中國的關鍵時刻韓國國內在政治上“缺位”。 尹錫悅政府最近發表的韓國版“印太戰略”則更清晰地顯示出了韓國極化政治的這一轉變:即戰略上韓國將以“強國”身份處理國際事務;戰術上將奉行“安美經世”,即安全上追隨依賴美國,經濟上轉向全球而不僅僅是中國。

  美國用極端的“二選一”與敵友邏輯要求韓國不得“三心二意”。美國要求韓國不應顧及經濟利益而忽視戰略利益,如同盟、價值等“長期戰略政治利益”遠大於短期的經濟與發展利益,并展開了各種手段。尹錫悅政府忠實地履行了“近美親日遠華”的總方針,貫徹美國戰略意圖,堅決走粘附美國的策略,軍事上將薩德正常化并計劃引入更多的美國戰略資產,并與北約、日本形成更多的互動。

  近年來韓國國際國內環境,如中美關系、新冠應對的變化,使得韓國內部保守化、民粹化明顯。尹錫悅上台後全方位打壓并試圖鏟除進步勢力,激起了進步勢力的反彈與反擊,韓國陷入“政治內戰”與分裂分化。這種對立與纏鬥進一步壓縮了韓國的選擇空間,內部的政治轉向與美國的“忽悠”之下,當政的保守派選擇了傾向美國一方。

  科技與軍事上,韓國也陷入中美競爭的拉扯之中。韓國并不保有設計或關鍵性生產環節等美日掌握的大部分根源性技術,在FAB4(即芯片四方聯盟)等問題上受到美國脅迫。軍事安全上,韓國更加依賴美國,不僅有戰時作戰指揮權等的政策性限制,美國還通過設備加密、限時密鑰等手段,實質上掌握了韓軍軍事裝備的使用權。韓國的政治、金融等也受到美國影響。<nextpage>

  韓國國力與民族心態的變化導致了身份與心態的變化。韓國人均GDP高過4萬美元,排名全球前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而在美國的幫助與護佑下,韓軍自認其軍力也躍升至世界前七,甚至前五。韓國的戰略家們認為韓國已經不再是“中等強國”,而應位列“強國”之林,其戰略自然也不應囿於朝鮮半島和東北亞,應從全球角度重新思考韓國面臨的戰略環境。身份與心態的轉變當然也會反映到戰略演化之中,這一角度也能一定程度上理解韓國要求中國“尊重”的根源所在。

  文化與社會情緒上,內外經濟環境導致韓國對華認知有巨大退步。韓國的政治極化與社會分化,保守的韓國輿論界成為塑造韓國意識形態和嫌華厭華心理的主要推手,借莫須有話題毒化中韓關系。而朝鮮半島上的各類話題,如核問題、朝鮮人權問題等,被各類勢力反複刺激與利用,衍生了其它問題。除半導體外,中國產品對韓國形成了壓倒性優勢,韓國產品中對華依賴度70%以上者達2430類,100%依存度者達500多類。韓國陷入了擔心、依賴、畏懼等複雜情緒中,失落感轉化成了負面情緒和怪罪中國。

  在半島安全態勢上,韓國放棄了與朝鮮的對話與溝通,一改過去的“隱忍”姿態,有針對性主動對朝鮮進行刺激、報複,甚至軍事威懾,回擺到了與朝鮮的軍事對抗狀態。尹錫悅政府提出“大膽計劃”,倚重美韓同盟關系,要求朝鮮階段性棄核換取相應的經濟發展,戰略上將對朝關系設定為對敵關系,在軍事上與駐韓美軍重啓大規模軍演,不但確保對朝鮮的軍事優勢及大規模報複能力,還重提朝鮮人權問題,以圖擾亂朝鮮內部。

  韓國主動刺激與報複性的軍事舉動,與朝鮮“超強硬地”回擊改變了過去朝鮮半島上的傳統軍事格局,“朝鮮發動挑釁”的傳統認知被“韓國主動挑事”的新現象所打破,朝韓軍事對峙的強度與烈度有較大增加,預示著朝鮮半島軍事對抗態勢走向惡化的頻率與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鄭繼永,複旦大學朝鮮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本文原標題《大分化與大轉化:走向更大分裂的朝鮮半島》,內容有删節。)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