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嶺也分析了“九二共識”成為三十年來兩岸關係核心概念的原因。他說,“九二共識”能夠成為三十年來兩岸關係史上的核心概念,跟它的理論張力密不可分,也跟兩岸雙方順應歷史大勢,抓住機遇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飛躍密切相關。
首先,這是兩岸雙方關懷民生、希望解決因兩岸政治對立而產生的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事務性問題所產生的必然結果。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台灣同胞書》發表之後,大陸對台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三通”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目標,兩岸交流也就成為擋不住的潮流。在兩岸交流互動中,自然就產生因接觸而出現的相關事務的處理。為此,兩岸雙方本著民生關懷的初衷,分別在1986年5月17-20日,由中國民航與台灣“中華航空公司”,就處理王錫爵駕機來大陸台“華航”B198號貨機返台事宜進行會談;1990年9月10日,由中國紅十字總會與台灣紅十字組織就解決違反有關規定進入對方地區的居民和刑事嫌疑犯或刑事犯的遣返問題進行會談並達成“金門協定”;1991年11月3日—7日,由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以個人名義與海基會副董事長陳長文,就兩岸合作打擊台灣海峽海上走私、搶劫犯罪活動的程度性問題進行會談;1992年3月,由海協部主任與海基會處長,就兩岸公證書使用和兩岸掛號函件遺失查詢及補償業務問題進行會談。之後,才有了1992年10月27日—29日,海協部主任與海基會處長,就兩岸公證書使用問題進行會談。此後不久,通過函電聯繫,雙方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
從上述例子可見,兩岸雙方對解決接觸過程中產生的民生問題是極為重視的。在當時,因為雙方隔絕多年,通過各種方式從海峽這邊奔赴那邊,或者從海峽那邊奔赴這邊而產生的問題尤其是法律問題確實需要解決,兩岸雙方確實也有非常積極的意願想方設法解決,這就必然會積極通過各種方式,既不涉及兩岸雙方根本無解的問題,又能形成共識,使得兩岸因接觸產生的民生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由此,“九二共識”歷史事實的產生就不難理解了。而在兩岸雙方的力量意識到需要攜手共同反對“台獨”,共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時,已經形成的“九二共識”一詞就自然成為兩岸溝通的橋樑。說到底,仍然是兩岸雙方的正能量心系蒼生、追求和平的願力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