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深度:梁美芬解析香港抗疫之路
http://www.crntt.hk   2022-04-08 00:12:07
梁美芬(來源:受訪者提供)
  中評社香港4月8日電(記者 林艷)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始終非常關心香港抗疫工作並在很多關鍵性節點上預先提出要請求中央支援、通過《緊急法》讓內地醫護來港支援等具有前瞻性的建議。日前,梁美芬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回顧總結香港第五波疫情以來的抗疫之路,並深入剖析了背後的抗疫思維,詳細解答了一系列備受關注的問題,包括香港放寬防疫措施是否在事實上選擇“群體免疫”路線,香港應該如何在疫情防控和長遠發展之間做好平衡,如何看待特區政府在抗疫路線上“左右搖擺”的問題,香港全民檢測方案醞釀多時卻空前難產的背後主要原因,如何推動確立中醫藥在香港的角色地位,香港抗疫如何充分運用好中央的支持力量,特區政府應如何應對“信任危機”並“取信於民”等等。期間,她提及最多的關鍵詞就是“預案”,她認為一定要有長遠眼光看問題,提前做好預案準備。此外,今年是香港回歸25週年,梁美芬還就特區政府管治存在的問題以及內部改革提出了具體建議,並且就立法會議員如何在香港實現良政善治中發揮作用分享了看法。

  以下是具體問答內容:

  香港不能選擇“群體免疫”或是“與病毒共存”路線

  中評社記者: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宣佈將放寬多項防疫抗疫措施,包括取消九個國家禁飛令、恢復面授課堂等。您認為,香港是否已經具備了可以放寬防疫措施的條件?這是否意味著香港在事實上選擇了“群體免疫”路線? 

  梁美芬:我認為香港不可能、也不能夠選擇“群體免疫”或是“與病毒共存”這條路。首先,我們要清楚抗疫的目標是“救命”和“通關”,救命事關人道主義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衛生安全,通關則是經濟發展和人民交往的需要,這兩個目標是不能含糊的。其中,香港和內地是一定要通關的,大家都知道香港定位和角色,必須要跟得上內地的“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和“一帶一路”的整體倡議。所以,在與內地通關和外國通關上,如果要二選一,自然是要前者優先。但是,國家的大戰略也不是要香港二選一,國家也願意我們可以逐步開放。

  事實上,取消九個國家的禁飛令並不意味著和外國通關,而是修正了所謂的“熔斷機制”。因為今年許多國家都沒有直飛香港的飛機,而現在香港3月份的疫情比那九個國家更嚴重,其“熔斷機制”也與實際形勢發展不符。為了確保入境者不將病毒帶入,要求核酸檢測陰性並在香港隔離七天。這個政策本身是可以令人接受的,但政府要給市民解釋清楚這並不等於通關,因為通關沒有任何要求限制。

  當然,我們比較擔心的就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問題,特區政府的執法經常太鬆散、不夠嚴格。所以在禁飛令取消後,必須要配合一個嚴格的外防輸入政策,尤其是在外來者隔離七天的過程中要做到滴水不漏,防止再出現第五波疫情爆發的慘劇發生,只有嚴格執行政策才不會有漏洞。我認為,抗疫一定要有一個觀念就是“防”,既要做好預防,也要做好預案,而預案跟內地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即低死亡率、少重症和少感染,其中少重症和低死亡率是最重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