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融科技倒逼銀行網點轉型
http://www.crntt.hk   2020-06-03 07:54:19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近日,一則“今年以來近900家銀行網點關門”的消息引發業界廣泛關注。報道稱,截至目前,今年全國已有889家銀行網點退出營業,其中包括包商銀行236家網點。儘管889家網點在全國銀行網點的占比不到0.4%,但銀行網點當前面臨多重挑戰,確實是不爭的事實。為此,應加快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推動銀行網點更好服務金融消費者。

  一般而言,銀行網點是指物理網點,廣義上的網點還包括自動櫃員機(ATM)、自助銀行等自助服務機具和場所,甚至可以包括作為物理網點延伸的電話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4607家,網點總數達22.8萬個,自助設備共109.4萬台。從2013年開始,社區支行、小微支行作為新的網點形式開始出現。

  網點數量多,是我國銀行業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的一大特點。此前一段時間,網點作為銀行服務的主要渠道和場所,是銀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銀行通過增加網點,吸引和服務客戶,實現規模擴張,提升市場份額。但也要看到,網點是銀行成本最昂貴、管理最困難、風險最集中的服務渠道。如果分布科學合理,功能充分發揮,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那麼網點就是良好的營銷網絡、交易平台和服務窗口。反之,網點就會成為銀行巨大的包袱和負擔。此前,部分銀行在社區支行建設上過於冒進,社區支行設立未經嚴格論證,存在過多、過濫現象,脫離了客戶需求和業務發展實際,這是近年來社區支行裁撤較多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和客戶行為深刻變革,銀行網點功能和服務面臨著巨大衝擊。

  一方面,互聯網和信息科技為手機銀行、智能客服等服務方式提供強大支撐,一部手機就相當於一個支行,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另一方面,客戶行為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客戶偏愛數字化、移動式的服務體驗,網點難以滿足客戶隨時隨地獲取服務的需求。2019年,我國銀行業平均離櫃率已經高達89.77%。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排斥聚集”成為常態,“非接觸式銀行”服務興起將加劇銀行網點式微。

  從更深層次看,隨著技術創新和金融開放,我國銀行市場進入門檻逐步降低,客戶獲取信息來源增加,信息獲取成本下降,作為支付中介和融資中介的商業銀行原有金融中介優勢減弱,網點在銀行戰略和服務體系中的角色弱化是難以扭轉的。正如一些銀行家所言:“銀行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服務。”

  儘管如此,對銀行和客戶而言,網點仍然具有獨特的價值。我們要反對“網點中心論”,也要反對“網點無用論”。網點轉型不僅要從減少客戶排隊時間、改造營業廳堂、規範產品銷售流程等具體問題著手,更要從發展戰略、公司治理、業務轉型、體制機制等制度設計入手並加以解決。下一步,重點是要做好合理規劃,推動網點向輕型化、智能化、場景化轉型,加快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推動服務渠道協同和資源整合,提高輻射能力和服務張力。以此為契機,推動銀行從資金中介轉向服務中介,成為金融服務的綜合提供商,滿足金融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董希淼(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