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華大學舉辦學者對談:美大選後的對外政策
http://www.crntt.hk   2024-12-18 00:40:48
“學者對談:美國大選後的對外政策”活動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行(主辦方供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12月4日晚,“學者對談:美國大選後的對外政策”活動在清華大學舉行。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系主任刁大明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謝韜教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劉衛東研究員作為嘉賓出席。活動由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趙可金教授主持。

  在趙可金教授進行簡短介紹後,三位受邀嘉賓依次圍繞活動主題展開演講。刁大明指出,本次選舉並非特朗普的單方面勝利,而是民主黨未能鞏固自身支持的結果。相較2020年,民主黨得票減少了大概700萬,而特朗普的票數卻增加了300萬,顯示出選民對民主黨執政的更多不滿和對特朗普執政理念的更多接受。此外,少數族裔選民的傾向變化尤為值得關注。近年來,少數族裔逐漸倒向共和黨,而傳統民主黨強勢的南方地區卻因經濟發展的新希望逐步轉向民主黨。2016年開啟的“保守周期”仍將持續15至20年。儘管新一屆政府在國會中將面臨立法協調的難題,但特朗普因無連任壓力,有可能採取更大膽的政策來追求歷史地位。

  謝韜指出,特朗普政府主要會對以下三點進行調整。一是非法移民問題。特朗普遣返非法移民背後不僅是對國家邊界的維護,更是對民族身份的重塑。特朗普通過講述《農夫與蛇》的故事,將非法移民比作蛇,強調美國正失去其作為一個國家的邊界。二是身份政治問題。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體現了大我思想,與民主黨的個人主義形成鮮明對比。他試圖通過行政命令限制身份政治的泛濫,試圖落實“矯枉”程序。三是官僚系統管理問題。特朗普在其任期內將著手“整頓華盛頓職場”,針對那些不絕對忠誠、不公正待遇和不幹事的公務員。2018年《紐約時報》報導“我是為特朗普工作,但我不同意特朗普”一文,揭示了內部抵抗運動的存在,這些運動旨在阻撓特朗普的政策實施。

  劉衛東指出,美國外交政策在新時期呈現出調整與變化。總的來說,美國通過提高關稅的手段,減少對外依賴,重整供應鏈和產業鏈,體現出自立主義而非孤立主義的外交姿態。面對烏克蘭危機,美國追求短期和平而非長期解決方案,旨在減少自身負擔並贏得國際聲譽。在國家安全方面,美國追求軍力強大但軍事收縮,依靠威懾迫使對方屈服,盡量避免與大國發生直接衝突。同時,美國要求盟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並配合其全球行動。在地區安全問題上,美國不會過分介入,即使介入也會避免陷入麻煩。對華政策則會採取較為強硬立場,追求以關稅換妥協,以全面脫鈎替換“去風險”戰略,可能重拾“中國行動計劃”,減少中美人文交流。儘管策略有所調整,美國對華認知並未明顯變化,仍視中國為主要威脅,打壓與脫鈎並舉,力圖建立平行世界,進一步拉開與中國的差距。劉衛東認為,中國可考慮抓住潛在機遇,利用美國國內可能出現的混亂、美國再次退出國際機制、盟友對美立場發生改變,以及特朗普仍傾向於交易等有利條件,進行政策創新,積極塑造中美關係的走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