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深度專訪:劉景松論澳門發展與前景
http://www.crntt.hk   2019-12-12 00:08:52
 
  中評社: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文化研究者,您對澳門社會愛國愛澳精神的培養和傳承有何建議? 

  劉景松:回歸以來,澳門學生瞭解國家國情,對國家的認同感大幅提升,國民教育成效顯著,這都要歸功於教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國民教育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貫穿於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

  我認為,要繼續重視青少年國民教育工作,加大關於青少年國民身份認同的政策研究和資源投入,完善國民教育課程,建構具有澳門特色的國民教育體系。要繼續編輯出版相關《國旗、國徽、國歌、區旗、區徽》教材,供所有學校使用。有必要明確要求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理解其含義,學會唱國歌。要擴大推行校園升國旗活動,在高中與大學階段課程設置中,逐步增設諸如認識憲法、基本法或國情教育內容。
   
  此外,還應加大對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四大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力度。弘揚待事以忠,待人以仁,和而不同,寬容海涵的和諧理念,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倡導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促進民族的凝聚力和國家認同感,宣導澳門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氣。

  澳門可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傳播中華文化 

  中評社: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之一為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您對這一新定位怎麼看? 
  
  劉景松: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澳門的發展定位越來越清晰,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這一點,特區政府在發展規劃中亦予以明確,社會各界都很清楚。長期以來,澳門給外界的印象是“賭城”、“文化沙漠”,這些其實都是誤讀。澳門文化底蘊厚重,近五百年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從未停止。

  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澳門在泛文化層面表現良好,完全可以也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建設弘揚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人文交流合作基地,為提高國家的軟實力和對外影響力,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戰略作出貢獻。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新使命,是時代發展需要。在大灣區城市中,澳門最有條件和優勢建設這樣一個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