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維開:小衝突釀大戰爭 省思對日抗戰史
http://www.crntt.hk   2022-07-06 00:43:13
 
  劉維開說,當1937年的中國經過黃金十年建設,早已不是過去的中國,已經有一定的能力面對日軍的侵略,蔣中正也早已說明,但日本的思維還停留在過去的思維,以為只要壓迫中國,中國就會妥協退讓,因此日本當年完全誤判情勢。

  劉維開告訴中評社,所以整個對日抗戰史給現代人的省思,就是任何一點點的軍事小衝突,都很可能造成大規模的戰爭,因此,領導人乃至一般民眾絕對要非常小心謹慎,絕對不能誤判形勢。

  劉維開表示,蘆溝橋事變發生後,蔣中正7月17日在江西盧山的“盧山聲明”,也就是“最後關頭演說”已經講得很明白了,就是“臨到最後關頭,便祗有拚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祗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他還提到“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蔣中正當時一席話的意思是中國不會輕啟戰端,所以他說中國是應戰而不求戰,就是不會主動發動戰爭,而是抵抗侵略。

  一般認為,日本是因為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國分別在長崎、廣島投下兩顆原子彈才無條件投降,若無原子彈,日本不會投降。

  劉維開告訴中評社,原子彈是造成日本直接投降的催化劑,從事實看也是日本投降的原因,但沒有這兩顆原子彈日本還是會投降。因為當時整個大局勢,歐洲戰爭已經結束,世界的焦點全投射到亞洲戰區,當時美國在亞洲已經開始反攻,而且日本長期投入戰爭,國內物資已經非常缺乏,投降是遲早的事。

  劉維開說,當時歐戰結束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希望蘇聯出兵中國的東北,攻擊日本關東軍,美國與其他盟軍從東南亞北上,然後在雙面夾擊下日本也是非投降不可,當時的國民政府也已預判,認為日本不是在1945年投降,就是在1946年投降。

  劉維開說,只是說,美軍有預想到投下原子彈後造成日本國內大量傷亡,會促使日本投降,但沒想到原子彈投下後,日本立刻決定接受波茨坦宣言的要求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在當年完全出乎各國意料之外,美國也沒想到。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