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自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以來,儘管距離衝突地區有千里之遙,但日本的反應卻十分“興奮”。除了緊跟美國積極對俄實施制裁外,日本還利用俄烏衝突炒作“中俄威脅”,希望借此進一步增強自己的軍事主動權。在國內,執政黨自民黨提出建設“反擊能力”;在國際上,日方不斷加強和一些西方國家的軍事合作。那麼日本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呢?
告別“專守防衛”,猛練攻擊力企圖
從俄烏衝突中漁利
在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渲染“中俄威脅”成為日本近期發表的2022年版《外交藍皮書》的主題之一。“中俄”更是成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日前東南亞和歐洲之行的重要議題。岸信夫5月5日作為日本防衛大臣,首次考察美國網絡司令部。日本共同社稱,俄羅斯被認為在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進行了網絡攻擊”,而岸信夫此訪意在考察如何應對這樣的“混合戰爭”。
在日本這一系列舉動的背後,是岸田政府和自民黨希望漁利俄烏衝突,以此推動修憲、謀求更多軍事主動權的野心。5月3日,即日本憲法實施75周年紀念日當天,岸田發表講話,稱修憲是極其重要的課題,必須“盡早實現”。自民黨4月27日向政府提交有關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文件的建議書,而這份建議書則將日本擴張軍力的企圖暴露無遺。
部署美國中程導彈打造“反擊能力”?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上述建議書有兩處內容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一是建議政府在5年內將國防預算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二是使日本具備對敵“反擊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建議書顯示,日本的反擊目標不僅包括敵方導彈基地,還包括其“指揮和控制系統”。《東京新聞》稱,這意味著日本的打擊目標可能包括敵方軍隊司令部,而這將違背“專守防衛”政策。此外,日本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表示,“反擊能力”不只包括日本在遭遇攻擊時進行回擊的能力,還包括在意識到敵人正準備攻擊日本時,東京打擊敵方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