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甘之如飴”,老師家長憂慮。
對不少家長、老師來說,學生對拍照搜題App越是“甘之如飴”,他們就越發感到憂慮。
——搜得到答案,搜不到思考能力。“不能說深惡痛絕,但肯定是弊大於利。”上海市普陀區宜川中學的老師凌露軒是一名高三年級班主任,對於此類App,她和同事的態度非常堅決——“一刀切”禁止學生使用。
“作業交上來,80%的同學都做得非常好,但一到考試,很多題型經常有50%的人沒掌握。”凌露軒說,當前的教育導向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很多學生通過搜題App直接獲得答案,根本就沒有學習思考的過程,老師也難以判斷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競爭加劇,不少搜題App還推陳出新,宣稱“毫秒級響應”“隨拍隨解”,這使得部分學生對App的依賴度不斷增高。
——大學生兼職掙錢,答題水平參差不齊。採訪中,學生、家長及教師普遍反映,拍照搜題App的正確率並不讓人滿意。上海市一名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郭艶告訴記者:“輔導孩子學習時,校內‘拔高’的數學題,有時候不太會,需要參考搜題App,但用久了就發現這類App的解答也不一定正確,估計錯誤率在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