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風雲衛星50年記:捕捉天氣脈動
http://www.crntt.hk   2020-10-18 10:19:59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經濟日報10月18日報道,“站得高、看得遠”,浩瀚宇宙中的氣象衛星宛如地球家園守望者,全天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天氣和環境變化;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到如今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跨越50年長河,我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從1970年開啟氣象衛星研製任務至今,已成功發射17顆,7顆在軌運行,為我國氣象衛星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為什麼要發這麼多顆衛星?這個人丁興旺的“家族”為何貢獻卓著?日前,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與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一起來聽他們眼中的風雲衛星。

  “爭氣星”:敢夢想敢創新

  風雲衛星是一顆什麼樣的星?在楊軍看來,主要有三重定義:它是一顆知冷知熱的“百姓星”。當人們收看天氣預報時,就有風雲衛星的一份功勞。它是一顆自主創新的“爭氣星”。50年來,中國氣象衛星實力與歐美發達國家三足鼎立,部分技術實現超越,風雲衛星就是其中代表。它還是一顆服務全球的“中國星”。自氣象衛星誕生起,就肩負起防災減災救災的使命。

  1969年,一場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席捲半個中國。當時,全球僅有兩個國家擁有氣象衛星,我國氣象衛星研發迫在眉睫。“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1970年2月,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下達,批准中央氣象局成立“氣象衛星地面站總站”(國家衛星氣象中心)。7年後,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被命名為“風雲一號”,正式開啟了風雲紀元。

  50年曲折探索路,風雲衛星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董瑤海坦言,他們也“交過學費”。風雲一號A星在太空僅工作了39天,便因衛星姿態失控而“早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