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黃益平:中國的增長模式轉變與必要的改革
http://www.crntt.hk   2020-08-15 00:17:38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講席教授、副院長,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中評社圖片)
 

  黃益平提出,未來三十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面臨三個新挑戰。其一,從低成本到中高成本的挑戰。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已不複存在,原本充滿競爭力的產業已難以為繼。中國正面臨嚴峻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其二,從全球化到貿易戰的挑戰。中國近三十年的長期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全球化,但隨著中國由小國經濟到大國經濟轉變,體量增加,經濟規模增加,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增加,而外部經濟環境也隨之發生變化。全球貿易與投資壁壘提高,必然會影響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由此政府所提出的內循環和外循環便十分重要。其三是從人口紅利到老齡化的挑戰。中國每年勞動年齡人口減少800萬,而老齡人口增加1200萬,撫養比可能從2019年的41%上升到2049年的66%,將深刻影響消費需求、勞動力供給、儲蓄及社會保障。但相應的,挑戰亦是機遇,若能充分利用老齡化所帶來的機遇,亦會有很多新的機會產生。

  黃益平表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存在障礙,其中可能有兩個相互關聯的因素導致了近期經濟增長持續下降。一方面,經濟環境確實發生了改變,經濟增長模式從過去的要素投入型轉向了創新驅動型。另一方面,“雙軌制”改革政策遇到了瓶頸,未完成的改革開始約束經濟效率,也不能有效地支持創新。

  因此,黃益平指出了幾個關鍵的改革方向。第一,終結“雙軌制”改革策略。平等地對待國企、民企與外企,實現競爭中性、公平競爭。減少對國企政策功能的依賴,完成向市場經濟的過渡。第二,進一步推進要素市場改革。取消戶口制度,改革農村土地的產權安排,支持農民工市民化。改革金融體系,實現市場化風險定價,平衡金融創新與穩定之間的關係。第三,保護知識產權,增加基礎研究收入,改善諸如補貼與國產化率等產業政策工具,建設基礎設施,消除政策障礙,支持創新與產業升級,並充分重視對國際市場的溢出效應。第四,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開放政策,明確進一步開放的承諾與時間表,構建全民開放的新格局,在與國際經貿體制互動過程中,靈活處理(發展中)國家地位議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