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要特別關注如何形成新時代的江南文化。
儘管長三角地區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內在的聯繫,但其核心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精神仍有差異:上海文化主要強調海納百川、包容開放的特征;江蘇文化秉承了吳文化外柔內剛、謙讓開拓等許多傳統;浙江繼承了越文化和浙東學術的精髓;徽文化則深受程朱理學、桐城學派的文化影響。
“長三角”自發的文化認同不是三省一市文化形態的簡單相加,而是在相互交流融通中生成一種新的文化內涵。
從歷史上江南文化的形成脈絡來看,其實在宋元明清時期,長三角區域就形成了一體化的發展格局,發達的水系交通使長三角的來往帶來人員往來的便利,同時稻作文化的生產生活方式,高度分工的農產品專業化生產都共同推動了詩性江南文化的形成。整個江南地區的鄉村與城鎮,城鎮與城鎮之間,依托市場網絡逐步結成相互依存、互為關聯的有機整體,也為江南文化的繁榮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其影響和滲透力一直延續到當下。
文字表示,在新時代的當下,我們如何形成基於當代生活和時代語境所需要的“新江南文化”?首先是,各個區域特色文化形態的充分開發傳播,借助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把江南文化的各種形態產品化,生產出廣為傳播的、為受眾所接受的優質文化產品,使江南文化產生廣泛的社會文化影響;
其次是,要在區域制度文化層面,整合和制訂一整套規範體系,完善區域文化合作的信譽管理體系和區域文化合作的法規體系,搭建各種類型的文化聯動平台機制,實現長三角區域文化協同發展戰略,避免同質化競爭。重點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區域文化市場,各地應以產業分工的視角來制定地方性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使局部文化產業規劃與區域整體性文化市場一體化規劃有機銜接。
還要加強江南文化文脈與當代傳承的綜合研究,不能僅僅局限於典籍的考據與闡釋,以民眾豐富的日常生活世界為肌理,構建江南文化的當代形態。在具體的文化實踐中,要把時代精神、核心價值觀與江南文化優秀傳統充分融合,梳理歸納各區域文化形態的共通之處,進而提煉為三省一市共同認可並自覺滲透於廣大民眾日常生活的新時代江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