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國力的競爭集中表現為高科技的競爭,本質上決定於自主創新能力的競爭。我國要想登上世界科技高峰,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矢志不移自主創新。
世界科技活動中心轉移現象分析
20世紀60年代,國外有學者提出,如果在一定歷史時期內,一個國家的重大科學成果總和達到同時期內全世界科學成果四分之一以上,就可以認為該國已經成為世界科學中心。按照這一標準,世界科學活動中心曾經沿一定的路線發生轉移。成為科學中心的國家通過自主創新創造了大量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達到了所在時期世界科學技術的高峰。表面上看,這一轉移似乎是地理位置上的轉移,但本質上卻是國家創新能力強弱更換的結果。此後,不少學者對這一現象又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有學者提出,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將成為大國間的較量;也有學者認為,在未來很可能出現不同國家在不同學科方面各有優勢的現象,世界科學活動中心有可能從單中心向雙中心或多中心過渡。
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現象的產生既涉及科學研究內容的演進和科學研究者的智慧,又與經濟的快速增長、文化的激蕩、社會的變革、新學科的產生、科學人才的流動、科學教育的發展等相互聯繫。隨著歷史的發展,成為世界科技活動中心的國家的一些共性特點日益明顯,如擁有世界級科技大師,擁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企業,能夠源源不斷地持續產生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等。凡成為“中心”者,無不得益於擁有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而“中心”的轉出,則多是由於原有“中心”出現了不利於自主創新的諸多因素,或是在世界上出現了自主創新能力更強的國家或地區,並取代原有的“中心”。
中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歷經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民族為人類奉獻了燦爛文明和科技創造,經歷了一次次逆境崛起,熔鑄出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彰顯在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求解放、謀幸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加強科技創新保障等進行了系統闡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科技觀在新時代的創新發展。
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到“兩彈一星”為代表的一批自主科技創新成果橫空出世,再到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我國已經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精神薪火相傳,我國在新時期又湧現出了高鐵、大飛機、天眼、蛟龍、量子通信等一批世界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某些科技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在一些領域已經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我國科技發展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刻不容緩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我國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所面臨的形勢也異常嚴峻。
一方面,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有的發達國家對我國高科技產業進行遏制和打壓。另一方面,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總體上看,在我國科技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等。而關鍵核心技術是不可能從別人那裡拿到的,所以立足點必須要放在自主創新上。
對於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歷史要求我們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大國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可以說,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刻不容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