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中國網:11.11,一個普通日期和一段兒"商業神話"
作者:譚浩俊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全球矚目的“商業奧運”——2018天貓全球雙11再次刷新了紀錄:11日凌晨1點47分26秒,雙11交易額即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而在十年前第一個雙11時,全天交易額僅為5000多萬。
一個圓點,就把四個光棍隔成兩家,“11.11”這個原本並沒有什麼特殊,數千年以來都是如此站著的日子,如今卻變成了一個購物狂歡節,創造了商業領域的一個神話。且這個神話,每年都被賦予了新的內容,誕生著新的紀錄。
很顯然,創造這個神話的,是快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雙11”能夠在短短的10年時間裡,就成為全球關注、全球參與、全球期待的“購物節”,也正是互聯網發展速度最快、世界各地居民融入最快的10年。沒有互聯網的誕生,沒有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就不可能有“雙11”這樣從平庸走向偉大的購物節。
有人說,這是人為造出的節日。我要說的是,這是科技催生出來的節日,應當稱其為“科技消費節”,是用科技的力量造就了這樣一個節日,又用科技不斷地將這個節日推向新的高度。如果沒有科技做支撐,沒有科技帶來的快速、便捷、有體驗感,“光棍”們早就回到了原點,更別說創造一個又一個紀錄了。
日前剛剛結束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僅發布了世界互聯網大會藍皮書,而且集中展示了在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的前沿應用與技術突破,為世界各國搭乘數字經濟的快車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選擇,也為世界各國共同打造技術創新與產業變革提供了國際合作的舞台。也就是說,互聯網不只是一個行業的興起,更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成果。“雙11”的奇妙,也正是奇妙在互聯網科技,奇妙在人們對互聯網的高度認可和接受,並積極參與和互動。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人,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98億人。2017年,中國網民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個小時,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5.31億人,第三方互聯網支付達到143.26萬億,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為5.33萬億元,而網絡零售的市場交易規模則為7.18萬億。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中國網民在如何運用網絡為自身服務、尤其是購物方面,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這也是“雙11”為什麼不斷創紀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雙11”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了當下網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但是,如何確保這一節日的環境優雅、生態良好、秩序整齊、服務優良,也是相關平台必須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譬如假貨問題、信用問題、送貨的效率問題、退貨的退款問題等,決不能因為這些方面的問題存在,而使得“購物節”的含金量下降以及廣大網民的對“雙11”的信任度降低。如果這樣,“雙11”的生命力就會受到影響。
隨著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網絡購物也面臨著升級的挑戰。提升互聯網銷售平台商品的品質與檔次,而不是單純的價格低廉,是互聯網銷售平台能否融入到消費升級大環境的關鍵。也只有全面融入到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互聯網銷售平台才能有效發揮作用,繼續成為廣大居民最喜歡的一種消費方式、消費體驗和消費享受。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