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研究了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問題,提出“建設現代流通體系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高效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範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繫起來,擴大交易範圍,推動分工深化,提高生產效率,促進財富創造”。這為我們更好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
經濟日報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文章表示,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現代商貿流通作為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投資需求最為活躍的基礎性產業,也是滿足居民消費需求的主要渠道,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我們要從擴大國內需求出發,進一步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統籌推進硬件和軟件建設,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商貿流通是國內需求實現的重要領域
文章認為,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流通效率和生產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
根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流通是產品從生產領域最終到達消費者之間所必須經過的一系列過程,流通存在的條件是社會分工。馬克思認為:“每個商品的形態變化系列所形成的循環,同其他商品的循環不可分割地交錯在一起。這全部過程就表現為商品流通。”流通是連續的過程,而交換是偶然的;交換是個別現象,而流通是交換的綜合。因此,流通包含了交換、商業和貿易,是對這些經濟活動連續的、總體的考察。商貿流通作為流通的核心要素,是連接生產和消費的重要紐帶和橋梁。
商貿流通是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技術創新和投資活動都十分活躍。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深化,商貿流通不斷發展,細分行業不斷增加,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與此同時,商貿流通是滿足居民消費的重要渠道。流通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消費,正如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中指出的,“商品交換歸根到底是滿足質上不同需要的需求”。商貿流通的發展和創新為消費者更好實現消費提供了多樣化和便利化的選擇空間,也提高了商品交換的效率、降低了全社會的交易成本。
新發展格局對商貿流通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文章提出,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都離不開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我們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就必須把建設現代流通體系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來抓。在此進程中,現代商貿流通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一是促進消費需求擴大。消費通過商貿流通來實現,商貿流通影響消費水平、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的變化,是影響消費最活躍的因素。實現消費需求不斷擴大,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建設現代化、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暢通消費主渠道,充分滿足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挖掘消費潛力,引導消費創新,不斷增強消費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二是提升供需適配性。商貿流通最本質的功能是作為媒介實現社會商品交換,推動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實現。只有當消費者最終通過流通順利完成購買環節,生產者才能持續回籠貨幣資金,社會再生產過程才能夠順暢運轉。因此,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需具有較強的產業組織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變化敏捷反應,推動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暢通,實現供需雙方精准匹配和動態平衡。
三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商貿流通能夠發揮銜接產業鏈上下游的功能,將下游消費者的需求信息傳導至生產企業,助力生產企業根據市場變化優化資源配置、調整投資方向,從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需實現與生產的融合,才能夠充分發揮商貿流通對生產的服務、反哺和先導作用,增強投資的有效性,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四是融合國內國際循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貿流通的交換空間由國內擴大到國際,流通國際化進程深入推進。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需要構建內外貿深度融合的流通網絡,推動實現國內國際流通主體和客體的自由、有序、高效流動,充分配置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國內國際經濟發展的聯動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