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市場誘人 外資為何不敢買信用債?
http://www.crntt.hk   2020-11-30 14:35:41
  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包括利率債、信用債和同業存單在內的債市規模高達112.4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信用債存量達38.34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信用債25萬億元。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以來非金融企業的信用債融資累計達到4.35萬億元,遠遠超過2019年同期的2.65萬億元,佔全部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14.02%,違約率穩定在1%左右,低於穆迪統計的全球企業債違約率1.6%的平均水平,也遠低於商業信貸資產2%左右的不良率。不過,對於這個收益相對高、違約率偏低的25萬億大市場,目前海外投資者卻不敢輕易觸及。
 
  香港文匯報報道,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彭興韻指出,現在外資進入中國債市,有通過債券通、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計劃、QFII和RQFII,也有部分委託國內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長期看,海外機構對中國的信用債投資肯定感興趣,但是目前的評級體系不完善及加上擔憂市場流動性,外資可能更願意投資利率債。
 
  違約處置非市場化成障礙 

  另外,專家還指,阻礙外資進入信用債市場的,並不是打破剛兌的風險,反而是違約後續處置的諸多非市場化的阻礙。數據顯示,目前違約債券通過訴訟、仲裁等市場化手段處置的比例不到50%,而具有政府背景的違約信用債券則主要採取延期、追加擔保、重組、置換、破產等非市場化手段,導致債券違約市場效率低下。
 
  此外,相較於信貸類資產一般有增信手段而言,信用債市場基本沒有擔保或風險緩釋措施比較缺乏,導致信用債券在清償順序上無優先權,甚至有可能會面臨無財產可執行的尷尬境地。
 
  “違約企業司法重整案中,從中介選聘、資產評估到戰投引進方面,均是企業主導,地方政府干預,而金融機構債委會的分量不夠,債券持有人多是靠邊站。”專家還指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要求在債券發行人所在地進行訴訟,就往往意味地方保護主義更嚴重,容易受到行政干預。
 
  需完善機制 建立市場信心 

  彭興韻說,違約的本質是破舊立新,在註冊制情況下,通過違約來強化出清,促進經濟循環,符合暢通內循環的精神,中長期來看具有國家戰略意義。近年來國家在政策層面一直為推動市場化違約鋪墊制度基礎,建立債券違約轉讓機制、推動市場化違約常態化。在中國債券市場加大開放、外資持續淨流入的當下,整肅信用債市場紀律,引導和監督違約企業,遏制惡意逃廢債,維護債權人合法權益,做到“賣者有責、買者自負”,才能給予包括外資在內各類投資者市場信心。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