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人民網報道,7月中下旬,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然而對於在河北省陽曲縣從事鱘魚出口生意的王滿生來說,寒冬依舊。
王滿生告訴記者,公司今年上半年鱘魚出口全部停售,何時恢復還不知道。
今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全球經貿的正常運作。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外貿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的人數將近1.8億。穩外貿,事關就業穩定、民生改善以及經濟平穩增長,對於疫情防控全局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在此背景下,出口轉內銷成為國內外貿企業的應對策略之一。對於習慣做出口生意的外貿型企業而言,它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和問題?人民網財經採訪了相關企業負責人。
“逆水行舟” 打滿“全場”的外貿企業
“國內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而‘外貿人’要打完全場。”如今這句話在外貿圈裡口口相傳,戲謔背後透著幾分無奈。
“今年2月份,在國內疫情防控期間,國外品牌商紛紛打來電話咨詢能否按時交貨;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們又擔心對方能否按時收貨。”大連魯湘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聰對此深有體會。作為一家服裝外貿公司,魯湘主攻歐洲市場,常年服務於FILA、Kappa、AERONAUTICA MILITARE等歐洲高端時裝品牌。
儘管國內外市場熱冷差異明顯,面對巨大的內需蛋糕,出口主導型服裝企業卻面臨眾多門檻,“轉身”艱難。
“外貿企業都是訂單式的生產,可以實現零庫存。內銷則需要從設計款式到組織生產到創建營銷渠道。”郭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