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磊:以國際合作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http://www.crntt.hk   2020-04-20 00:17:29
 

  1830年至1847年間,肆虐歐洲的霍亂迫使歐洲國家意識到,為了保護其領土免遭侵襲,緩解由隔離措施給貿易帶來的重負,他們需要開展傳染病外交和公共衛生方面的區域性合作。由此導致19世紀中期開始,流行疾病控制領域高頻次國際會議的召開,這是公共衛生安全領域推動國際合作的起點。1851年7月,第一屆國際衛生大會在巴黎召開,揭開了現代意義上國際合作防疫行動的序幕。1851年至1900年間,共召開了10次國際衛生大會,12個歐洲國家討論了控制區域內疾病流行的議題。

  但當時的國際合作顯然是有局限性的,突出表現在各大洲基本是“各掃門前雪”,只關注與己有關的問題。例如,歐洲人始終將黃熱病視為美洲的問題,不願意將其列入討論議題。由此,19世紀80年代,部分南美洲國家簽署了首批在美洲範圍內生效的國際衛生公共條約。除了大量來自歐洲移民所攜帶的霍亂和鼠疫外,公約還涵蓋了美洲的一些地方病,如黃熱病。1902年,12個國家出席了在美國召開的美洲第一屆國際衛生大會,促成了泛美衛生局(現泛美衛生組織)的誕生。1907年12月,歐洲建立了“國際公共衛生辦事處”,總部設在巴黎。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發達國家關注公共衛生安全往往與自身的經濟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考慮,儘管現代公共衛生經常被定性為一種人道主義行動,但是美國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卻長期將其與國際貿易的需要聯繫起來。美國和歐洲甚至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爭奪各自在國際公共衛生機制中的主導性和話語權。

  二戰結束以後,開啟了聯合國主導的國際合作。冷戰結束之後,儘管預防、控制或治療傳染病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但是傳染病仍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威脅。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某些疾病仍在發展中國家肆虐,但是發展中國家發現和應對傳染病的能力有限。第二,人類與動物間物種屏障被打破,微生物從動物宿主遷移到人類宿主,導致的疾病暴發均可能在全球範圍內流行。因此,21世紀必須強調採取國際合作的路徑來防控傳染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